62、送給甄宓的禮物




但單純的人,又怎麼會靠認乾媽步步為營呢?!



荀彧來到偏廳,拱手行禮:“郎中令久等了,不知郎中令來我這裡,有何貴幹?”



典滿拱手行禮:“荀令君乃名仕之翹楚,又是荀子後人,所以我特來求教。”



荀彧笑著說道:“郎中令不必客氣,有何疑惑但說無妨。”



典滿拿出一張造好的無字甄宓紙:“您看看我這新產品,會受廣大文人歡迎嗎?”



荀彧眼前一亮,只見典滿手中的紙輕薄光滑,比起已經出現的蔡倫紙,細膩很多。



典滿把甄宓紙交於荀彧手中,這是我和中山甄家的甄宓小姐,一起研製的甄宓紙,又稱福紙,希望能給天下之人帶來福祉。



荀彧拿著紙,仔細觀察:“好紙、好紙啊,來人!拿來筆墨我要試試這福紙。”



下人拿來筆墨,荀彧寫了幾個字,相比於竹簡和蔡倫紙,這種紙字跡更加清晰,墨跡也更容易幹,利於書寫的速度,明顯強了太多。



典滿拿出兩本手抄的書籍,遞給荀彧,上面寫著《三字經》和《弟子規》。



《三字經》是南宋、王應麟寫的,《弟子規》是清代李毓秀的作品。



典滿想,反正東漢這個時候也沒有呢,寫出來充充門面。



這也還多虧他的爺爺,在上小學的時候逼著他背下來,是他肚子裡的,為數不多的墨水了。



荀彧看著裡面的內容,頻頻點頭:“妙哉、妙哉!沒想到郎中令還有如此文采!”



典滿不好意思地笑著:“三字一句,本身就是便於初學者記憶,我這個沒看過幾本書的人,就用這稚童的手法寫出來了,您不要見笑啊!”



荀彧拍著典滿的肩膀:“此兩本書,寫法雖然近似於兒歌,但內容實在經典。可能都會流芳百世的!”



典滿想,你說對了,能讓我有記憶的真就流芳百世了。



典滿故作謙虛地說:“晚輩想請荀令君與我聯名發表,以求傳播久遠,不知可否?”



荀彧點頭:“好!子舒既然你有心助人向善,我便與你同行!”



典滿拿出一張較大的紙張,對著荀彧神秘地說:“這第三件事,就是這個!”



只見大紙之上寫著兩個大字:《福報》



典滿精心設計的,參考現在版面寫的一份古代版的報紙。



荀彧疑問:“這是什麼意思?”



典滿解釋:“在這個信息閉塞的年代,作為士族大家,或者有機會讀書的寒門士子,自然可以受到知識的滋養。”



“而廣大的百姓,不管是農民、工商業者、還有習武的人,卻有著很多都目不識丁的情況。



“天下之大,不懂文字就難以獲取知識,就無法更好地開蒙,不受啟蒙就容易被蠱惑,黃巾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於是我想到了利用我造出的‘福紙’,辦一份天下人人可看的‘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