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自作聰明

 李福明對於育苗雖然不懂,可他也不是小白。 

 父親是會計,發芽率,生產多少,李福明心裡門清。 

 眼下聽到秦野那句百分之九十八,他都懷疑自家野哥說錯了。 

 小麥怎麼可能有那麼高的發芽率。 

 李福明看了一眼育苗盤上鮮嫩的芽芽,隨後按捺下情緒。 

 即使發芽率高,這也不代表存活率高。 

 小麥種子非常容易生病,一旦生病,存活率就會很低。 

 小麥雜交是將兩個不同的麥種交配,通過種子和組織培養的方法將它們融合成一個具有良好特性的小麥品種。 

 小麥雜交的基本過程包括以下幾步: 

 1.選材。 

 選擇能夠提供足夠粉性花粉的優質母本和可產生優質胚袋的父本。 

 2.製作花粉和胚袋。 

 將選出的母本花芽離土,埋入沙中進行負溫控制,以誘導胚袋發生,同時收集準備好的父本花葯製作花粉。 

 3.授粉。 

 將取來的花葯在適當的時間授粉到待授粉的母本花葯上,密封避免異粉汙染。 

 4.後續處理。 

 在授粉後,將所選擇的花穗標籤,防止混穗和搶穗,等待結實。 

 種子成熟後,將其進行質量鑑定,提高品種純度和生成力。 

 簡單一點來說,就是把小麥的父本和母本選擇好,品種越優良,雜交出來的新型麥種就越優良。 

 在這個過程中,製作花粉和胚袋是有比較高的技術要求的,還要保證製作的花粉和胚袋質量。 

 宋簡初現在中級農作物種植技術,完全能搞定這些。 

 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一步不錯的進行。 

 而那些為科學農業努力的人,卻要不斷地試錯改正,付出無數的時間和心血才能成功。 

 就好比這小麥的雜交技術。 

 單單一次收穫,就要在兩個月左右。 

 兩個月以後失敗了,還要花費兩個月去實驗另一種可能性。 

 所以這些解決了糧食問題的前輩,究竟有多偉大,可想而知。 

 他們一遍遍研究,一遍遍試錯。 

 就像愛迪生髮明電燈,整整實驗了7000多次和6000多種材料,歷經十三個月的艱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