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長夜 作品

第八十章 國內第一院線

年底,《環太平洋》劇組在多倫多殺青。

特效方面,江恆把劇中約為十分之一的特效鏡頭,交由維塔數碼公司完成。

要求也很簡單,必須在四個月內完工,這樣影片才能按時登陸暑期檔。

維塔數碼工作室與工業光魔齊名,總部設在新西蘭首都惠靈頓,這會剛剛參與《指環王》的特效製作,雖在業界還沒什麼名氣,實力已然不俗。

對於能接到江恆的特效訂單,也是十分欣喜的,表示一定會保質保量完成。

隨後,江恆又把少量特效鏡頭的訂單,分給自家的美好時光特效公司,又給日本、韓國兩家特效公司一些訂單,全部加起來約佔整部影片特效鏡頭數量的30%。

也就是說,整部影片70%的特效鏡頭,都是由江恆的“超級微觀電腦”完成的。

僅此一項,便能獲利五千萬美金。

在好萊塢,一部視覺效果不錯的大片,特效費用至少佔總製作費的60%以上。

如《頭號玩家》耗資1.75億美元,特效就花費了1億。《變形金剛五》製作成本2.17億美元,特效佔1.3億美元,《加勒比海盜三》製作成本3.42億美元,特效佔2億美元,都是實打實的鉅額投入。

而一些所謂的國產特效大片為啥不行,小鮮肉的費用佔90%,而且大部分用替身。

餘下的9.99%是其他人的費用,留給特效的就只剩下廉價的五毛,能拍出好片子就怪了。

江恆這邊,雖然真實的特效費用並不高,可重要戲份的特效鏡頭,都是用“超級微觀電腦”做的,甚至會“物超所值”的做的更精細些,把影片的亮度調的高一些,機甲、怪獸的細節更清晰一些。

別小看這些小小改動,影片的亮度提高,完全是靠燃燒的經費撐起來的。

為啥很多大片總是喜歡拍夜戰戲份,那是真的省錢啊!

後期製作的問題分配好,江恆的時間總算不那麼忙了。

先是去《殺破狼》劇組,客串了那個被吳涇刀了的警員。

又跟中影合作,組建中影赤紅電影院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