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學84 作品

天降大任 寶劍成因




孰料,太師父內功深不可測,彷彿天下之事,無不輕易之極,意動事成,揮之即來去。



小丫頭嗟嘆之餘,難免心思:若練到太師父這般身手,不知何日,忽又亂想,假使這般高深的武功,被歹人學會,天下怎生了得……



正在苦思良策,卻聽太師父說道:



“當真神劍!靜乃輕似鴻毛、動則重如泰山,這排山倒海之勢,確是無人能敵!劍靈在手隨心所欲,威猛殺伐毫不起眼,古今難遇啊!鳳兒,你可知此劍如何使用?”



“徒孫不知,此劍多是懸於中堂,幼時記憶中,家父從不使劍,我兄妹二人從小把玩此劍,定是家父另有其意,爹爹曾言——劍在鞘中,天下無風;劍已出鞘,殺氣當道;劍光所指,無物能抵;劍向人意,驚天動地。又說此乃仙劍,姬家平安當不離此劍,然家父命歸黃泉,母親哥哥不知下落,焉知不是因此劍所累!弟子在山谷中尋親,流亡無助,幸得師父路過相救。”



“如此說來,此劍實屬通靈,隨意而動,堪稱天下之尊,只是這血色江湖,恐怕你不能置身事外。鳳兒,從今日起,此劍當與你形影不離,切記劍靈曠世難求,你千萬須小心守住!據你父所言,此劍不可妄用,當有必殺之人,方可出鞘!本門雖非道教,然一人一命,豈能妄殺,所謂錯亂天下,便是源於此!”



“徒孫謹遵太師父之命!但不知如何守住劍靈?”鳳兒答道。



“據祖師爺所說,劍靈並非永恆,來去皆有因果,本座亦不甚瞭解,你可在正邪之道、人鬼之理時常反思,在鋒芒之上傾聽天地的仁義訴求,或許你才可以領悟劍靈的真諦。”



其實關於劍靈的說法,最早可追溯到西周初始,到東周群雄並列、劍客縱橫的時代,劍靈更是鑄劍師和一國之主佩戴強調的屬性,劍因有靈才有寶劍之稱。



只不過因為寶劍的神異,使得劍成了人的第二屬性,很多劍客攜絕世寶劍歸隱,千年之後寶劍的劍靈、反倒成了可遇不可求的情結,這讓寶劍的神奇成了傳說。



孟靈冰訴說的劍靈,不過是恩師南迴天東鱗西爪、片言隻語的總結,與寶劍劍靈的精妙出入較大。個別解釋是她從史料和歷代劍術名家傳承的劍魂劍術上的領悟,多是對劍法劍意的最高訴求。



古往今來、但凡神劍其顯著特點就是輕靈,因靈而輕!那是因為劍靈的緣故。沒有劍靈的寶劍大多沉重,劍靈能吸收化轉劍身的俗重,從而達到鋒芒與威猛的氣勢伸延,縱使面臨強敵,也能起到一劍定乾坤的效果。



因為劍靈的存在,可輕易做到劍人合一、心靈相通,隨意馳騁時空,甚至自由主宰寶劍進入殺伐狀態,劍靈的鋒芒與威力隨劍主視線、可遞增擴展至劍刃的十多倍範圍。



“徒孫一定記住太師父的教誨!”



至柔聽師父一番講解,深以為然同時微微點頭,隨後說道:“師父,此劍乃與本門暗合,祖訓錄載、劍乃利器,本門宗旨是學劍不用劍,一旦用劍,當有必死之人,所以本門傳承至今,無有血劍之例。”



“正是,皆因祖師爺跌宕江湖,貫見生死屠戮,故封金銀二劍,減免塗炭人間,化解恩仇綿延。”孟靈冰接著又說:



“然江湖之上,不可預知甚多,縱祖師爺重生,也難阻神劍復出,紅光前日歸山,與我言及中原戰亂不息,群雄逐鹿,競相籠絡武林人物,江湖上隱者復出,爭名奪利、為虎作倀之徒蜂擁。



五十年前,為師在武當山,放生三人是神武通弟子,當時他們與少林僧人惡鬥,後來我才知道,他們是為了一柄九龍劍。僧人叫緣塵,此人曾率師弟緣空、弟子因達上山與祖師爺拜壽,緣塵後來繼任掌門,武功雖高但佛心誠重,以至於武當山下險些命喪賊手,而今少林寺的方丈,聽說是因達的師侄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