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南洋農業一

 這些農場可都不是歸私人所有的哦,而是由整個村莊或是好幾個村子共同擁有的呢!接著呢,他們會把這些農場整合起來,組成大型的農業公司。” 

 “其實啊,最開始的時候,這兒的農業也跟咱們傳統的模式差不多,每家每戶分那麼幾畝地自己耕種。但是後來呢,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種地的效率大大提升啦! 

 結果大家發現自家那點兒地壓根兒就不夠種的呀!好多人幹完農活之後,乾脆就跑到城裡頭去找活兒幹了,這樣一來,村裡頭就冒出不少荒地來嘍!面對這種情況,政府和村長們趕緊想辦法,最後決定搞起了農村合作社。” 

 “奧,何兄弟,這麼看來這些農場是屬於集體經濟了?” 

 聽到何雨柱說到農場的組成,汪濤立刻意識到南洋的農場其實就是大陸所說的集體經濟。 

 可是這就更讓他疑惑了,為何相同模式下,南洋農民愈發富裕,而大陸人民卻始終掙扎在溫飽線邊緣呢? 

 “嗯,應該就是你們所說的集體經濟,其實早期他們也是傳統農業,後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進,原本的土地根本不夠種的,所以農民在種地之餘就去城裡打工了。在城裡呆的時間久了,很多人就留在那裡了,導致農村的土地就荒蕪了。” 

 何雨柱笑著解釋道: 

 “於是在政府的號召下,單個村子或者數個村莊為一組,共同創立農業開墾公司——也就是所謂的農場。原來的那些村民們,則會把各自家裡的土地作為股份投入到這個農場當中去。 

 如此一來,每年他們都能夠從農場那邊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至於他們本人嘛,可以選擇繼續留在城市裡打工賺錢,當然也可以回到農場來上班做事咯。” 

 汪濤聽聞此言,似乎開始理解其中緣由了: 

 “哦……我懂了!這樣說來,這些農民等於是有兩筆不同來源的收入啊!一筆來自於農場的分紅,另一筆則是靠著自己外出務工所得。” 

 儘管汪濤團長與許大茂一行人對於南洋農民致富的秘訣已有了初步的瞭解,但汪濤的心中仍然縈繞著一些難以解開的疑惑。 

 那些看似簡單的農業收入,真的足以讓農民們過上中產的生活嗎?他對此深感困惑。 

 許大茂作為常年與人打交道的人精,一眼看出了汪濤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