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三年

 時光匆匆,轉瞬即逝,轉眼間便來到了1955年。 

 這三年間,世界局勢越發緊張,美蘇兩個陣營的冷戰已經到了尖銳時期,而朝鮮戰爭無疑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好在在僵持階段,雙方最終選擇了放手,而不是無限制的消耗。 

 1952年7月朝鮮戰爭的雙方在板門店簽訂了停戰協定,東亞的和平的曙光終於到來,但國際形勢的變幻莫測卻讓人們明白,真正的和平仍然遙不可及。 

 此次戰爭,由於有了南洋的默認的民間支持,大陸打的沒有歷史上那麼艱難,各種緊急物資都得到了足量足質的供給。 

 從二戰結束後,亞非拉美的廣袤土地上,第三世界國家紛紛覺醒,他們不再滿足於被殖民統治的命運,而是選擇奮起反抗,而這時期在蘇聯美國的支持下,也成為各國反抗殖民統治的高潮。 

 先是法國,在結束與南洋的漫長戰爭後,又迅速陷入了阿爾及利亞的獨立戰爭中。這場戰爭讓法國疲於奔命,國內的經濟和民心都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與此同時,北印度也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場運動由偉大的印度領袖甘地倡導,以和平的方式向英國表達了對獨立的渴望。 

 最終,英國不得不承認北印度的獨立,結束了在這片土地上的殖民統治。 

 英法兩國,這兩個曾經的殖民大國,在短短的幾年間,因為殖民地問題而疲於奔命。 

 他們的國內經濟遲遲沒有得到有效的恢復,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在冷戰的交鋒中逐漸嶄露頭角。 

 由於處於冷戰的前沿,德國成為了美蘇兩國爭奪的重點。 

 為了遏制蘇聯的勢力擴張,英美兩國逐漸放寬了對西德的制裁,這為德國的經濟復甦提供了重要的契機。 

 與此同時,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也為德國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這個旨在幫助歐洲重建的援助計劃,讓德國抓住了機遇,迅速從戰後的廢墟中崛起。 

 德國的經濟開始飛速發展,工業、科技等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一時間,德國的勢頭大有超越英法的趨勢,成為了歐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力量。 

 ...... 

 與此同時,南洋在這三年裡,逐漸將當年抗蘇二把手讓給了英國,隨著與蘇聯矛盾的逐步解決,南洋與蘇聯的對抗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