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榮光 作品

第 48 章 我求來的





跟清風教的清除濁氣差不多,只不過清風教是除別人,而道教這個有點像養生,是清除自身的問題。




但不管蕭融信不信,高洵之都沒再提過這件事,之後他又跟蕭融打聽了一些建立藏書閣的細節,然後就回去找輿圖了,他想先把位置定下來。




而一出這個屋子,高洵之就緊緊攥起了拳頭。




他就知道。




能培養出來如此博學又如此聰慧的弟子,定是道君的功勞!




阿融知道別人都不知道的道教神仙,足以證明這一點!




快走快走,他要趕緊回去上香,一來向文昌帝君告罪,竟然從未聽過他的名號,二來向道君致謝,給他們鎮北軍送來這樣一員猛將。




從蕭融拿出輿圖標註平城有煤的時候,高洵之其實就隱隱有一種想法了,而如今,他的想法徹底堅定了。




果然……阿融身負奇異,得阿融者,可得天下啊!!!









……




蕭融看著高洵之離開,心裡還挺失望的。




因為高洵之在這跟他討論了半天的藏書閣,一丁點都沒表現出來過對將書雕刻在木板上的驚歎與好奇。




……這可是印刷術啊!




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有了這個,整個中原的文明程度都能得到質的飛躍!




印刷術具體誰發明的,早就已經不可考了,這也確實無法找個真正的發明人出來,畢竟雕刻這種事,誰都有可能突發奇想,決定把字刻上去。消息閉塞的古代,可能同一時間好幾個人都這麼做過,只不過沒有傳播出去。




印刷術最早的雛形是拓印,也就是版畫,直到如今拓印都是一種人們閒暇時用來消遣的藝術活動,不過僅限於高門大戶,而這些人不缺錢,也想不到往外售賣這些畫作。




其實蕭融也不知道這時候到底有沒有印刷術,真正有記載的印刷術問世時間,跟道教的《道藏》出現時期差不多,哦對,有一個小前提,也是在這個時期,世家被徹底的粉碎了,所以民間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了成千上萬個新鮮的玩意兒L,後世聞名的衣食住行用具們,基本都是那個時候才變得家喻戶曉的。




《道藏》是道教著作的集合,其實




那些書如今就有,只不過被人藏著不拿出來,那印刷術很可能也已經出現,只不過還是被藏著,不被人拿出來。




世家……




以前蕭融雖然知道世家很過分,但也不至於對他們有太多情緒,直到他發現自己不管做什麼計劃,都會遇上這群攔路虎,他走的每一步,前面都有人擋著他、推著他,要他回到後面去。以至於現在他一聽這倆字,就有種磨牙的衝動。




所以,他才不管高洵之同不同意呢!他就是要這麼幹,他要反覆的在世家底線邊緣試探,然後努力的發展自身,都不用等到鎮北軍超越世家,只要雙方水平相當了,他就會一腳踹翻世家的底線,正式跟他們宣戰。




而這些雕版,就是他宣戰的先鋒軍。




那十個人還在努力的咔咔刻木板,蕭融頗為慈祥的看著他們,彷彿已經藉著他們的手,看到了未來世家氣到跳腳的畫面。




忙碌的十人:“……”




奇怪,為什麼背後一陣發冷。




……




至於為什麼要用雕版,而不是一步到位用活字……




其實活字印刷術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普及過,不是有人攔著,而是成本太高,確實不實用,銅鐵都太貴了,民間用不起,也就皇家可以做一個活字框架玩一玩。目前的鎮北軍跟後來的那些民間掌櫃差不多,要精打細算過日子,所以還是先用雕版吧。









最後這十人有八人留用,剩下兩個也不是徹底沒戲了,蕭融讓他們回去以後勤學苦練,等他從金陵回來了,再來考核他們雕刻的功底。




這兩人根本就不想刻什麼木板,但他們也不敢違抗蕭融的命令,最後只能絕望的回去。




而蕭融檢查了一下另外八人的作品,然後帶著最好的一塊去找佛子了。




那天佛子被屈雲滅一句話紮了心,雖說高洵之告訴他,佛子沒有放在心上,可蕭融才不信這種話,哪怕人家真的沒有放在心上,這態度也是要擺出來的,既然屈雲滅不可能去找佛子道歉,那就只能由他來了。




然而到了彌景的住處,彌景得知他的來意,不禁微微一笑:“多謝蕭公子如此厚待彌景,但大王前日來過,我們相談甚歡,對於那日的有口無心,大王也向彌景解釋了,彌景感念於此,對佛法又有了一些心得。”




蕭融:“…………”




他震驚道:“大王對你道歉了?”




彌景沉默片刻,比較委婉的糾正他:“是向我解釋那一日他為何會說這樣的氣話。”




那不就等於道歉嗎!




在屈雲滅的世界中,解釋就等於道歉!




蕭融真的震驚到恍惚,屈雲滅會道歉已經非常難得了,他居然還會向自己最討厭的彌景道歉,這是什麼千年奇觀!




突然,蕭融想起來什麼,他問彌景:“大王是何時來你這裡的?”




彌景回答:“前日辰時二刻。”




蕭融:“……”




就是他起晚那天的早上,他問屈雲滅去哪了,




屈雲滅還倒打一耙,嫌他管他的私事。




蕭融滿臉無語,難怪顧左右而言他呢,原來是偷偷過來道歉,不想讓其他人知道。




有點不高興,但又有點想笑,最終蕭融還是低下頭,抿著唇笑了一下,然後又把頭抬起來,對彌景如沐春風般的說道:“佛子與大王相識時間不長,或許不知道讓大王做出這事來,是多麼的難得,可見佛子在大王心中地位如何啊。()”




彌景默默的看著蕭融,而蕭融面帶微笑的看著他,完全不在乎自己說了多扯的話。




彌景眨了眨眼睛,片刻之後,他也笑了起來,這笑容有些張揚,不太符合彌景一向內斂的性格。




蕭融不禁正襟危坐了一些,連裝都不裝了,那就是要攤牌的意思了。




一個能成為政治家的僧人,總不可能真的像他平日表現的那樣低調。




果不其然,笑完了,彌景便輕輕嘆了口氣:彌景十分清楚自己在大王心中地位如何,大王不信佛祖、不信道君,彌景曾為佛子的身份,在大王眼中怕還是一個累贅,而大王願意放下成見與我相談,也並非是因為我在大王心中的地位,卻是因為蕭公子在大王心中的地位。()”




蕭融抿唇聽著他的話,過了一會兒L他才說道:“不管是因為誰的地位,至少大王做出了改變,這才是真正要緊的事,不是麼?”




彌景點點頭,然而開口時,卻是話鋒一轉:“因一人而改變,終歸只是改變表象,促使大王做出種種行為的根源是那個人,若那個人某一日出現了變化,或是大王與他的關係出現了變化,那大王會不會故態復萌呢?”




蕭融垂著眸,意味不明的笑了一下:“不會。因為萬事萬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大王因一人而改變,但改變的過程中他會得到許多反饋,人窮極一生都在往上走,上面的東西並非只有權力,還有財富、愛戴、愉悅等等,大王體會過什麼是民心之向,他就不可能再回到民心向背的狀態中了,他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