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標:朱元璋頭號黑粉 作品

第366章 諸將抵京


                 “伯溫啊,高明從何說起?”

  “善長兄莫要忘了,杏花樓的那些士子都是誰的門生!”

  “嗯?”

  李善長眉頭微皺,微微沉思了起來。

  按說今日京城並未有哪個大儒廣收門徒才對。

  而且那些士子多半都出自國子監,尚且沒有參加恩科,更無官場前輩提攜,更算不上是哪位官員的門徒。

  一定要說的話,國子監學生都是天子門生。

  “你是說....他們都是陛下的門生?”

  “難道不是?”

  劉伯溫清了清嗓子,似是有些崇敬般,鄭重說道:“陛下每兩日便要到國子監講學,雖有尋名師代替,但所講述的依舊是陛下預設之說。”

  “如此說來,京城士子豈不都是陛下門生!”

  “嗯.....”

  “還有那《洪武紀冊》遍傳全境,天下士子或以金購入,或筆錄記之,不都人手一捲?”

  “這麼說的話,天下士子不都是陛下門生?”

  “善長兄,難道你真就沒有發現?”

  “方才杏花樓中那些士子的坦率,與當年的陛下極為相像!”

  “嘶~”

  待劉伯溫說完,李善長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拿皇帝同民間士子相比雖是大逆不道,但李善長在意的卻不是這個。

  讓他心頭悸動的,乃是方才那些士子的莽撞、直率當真與早年間的老朱一般無二。

  “伯溫,你是說.....”

  “太子所謀甚為深遠!”

  “你我皆知,陛下講學、洪武紀冊均是太子殿下的意思。”

  “起先在下只以為殿下此舉,只是為了培養士子學生,保證我朝人才不斷。”

  “起初我甚至以為,若為培養士子而講學,太子比陛下更為合適。”

  “畢竟為天下士子師者,從小受名師教導的太子,遠比出身布衣,甚至還殘留些許莽意(匪氣)的陛下更合適。”

  “可如今看來,太子殿下要的,便是這些士子習得陛下身上的這份坦率與莽意。”

  “今日看到那些士子後,在下方才明白太子殿下心中所圖是何等的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