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哥廢柴 作品

第433章 匡正之臣

 王允聽罷沉思了許久才說道“皇甫將軍雖然是大漢名將,其數次征討平叛居高功,然而並不是匡正之臣,空有一腔忠心,手握數萬精兵,卻任賊子董卓禍亂朝綱。至董賊入寇京師後,皇甫將軍沒有做為也罷,竟聽信其子自去兵甲入京伏罪,有如今的境況實屬自作自受,真是不值得君侯冒險相救啊!” 

 也不怪王允如此看待皇甫嵩,縱觀皇甫嵩一生忠政勤勉,為國為民所付甚炬,其忠心更是感動天地,與盧植共為純臣。 

 可是在董卓起兵之後,他沒有任何表現,也沒有與董卓對簿朝堂。若是皇甫嵩聽長史梁衍的建議,從右扶風起兵抗拒董卓,以皇甫嵩的名望,收服何進舊部,加上西涼的馬騰,一併向東與關東諸侯共討董卓,又豈能讓董卓做大。 

 說不定大漢將會是另一番局面,試想一下諸侯消滅了董卓,眾諸侯共同輔佐小皇帝,武有皇甫嵩、袁紹、趙雲、曹操、孫堅等人,文有盧植、王允、鄭泰、弘農楊氏等賢能,軍事方面沒有一家獨大,而是有極大的平衡,便不會有人生出野心,極有可能又是一個漢宣中興。 

 想到此處趙雲嘆了口氣說道“司徒深陷朝局,不得不以己身之力,抗拒董賊的暴行,沒有司徒大人的話,漢廷恐無忠臣存在,如此董賊定是更加肆無忌憚。我知司徒深處險境,每一天每一時都處於董賊刀鋒之下,時刻抗拒著暴行,可以說是步步驚心。司徒乃是大漢中興之柱,而皇甫將軍也是不可缺之基石,柱與石應當合作相輔,共創大漢之盛世!行勢已然如此,我等便不能去追究過往的對與錯,希望司徒能深明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