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哥廢柴 作品

第147章 燒煉玻璃

 劉革利用一些石英石,加入瞭如硝鹼、硝石、草木灰等助劑,燒製出了大量的廢物,外觀與玻璃有些相似,表面附有少量的玻璃態物質,但是內部還是有未熔融的雜質,看上去像是青色的小石子。 

 趙雲看見了,馬上就認了出來,這不是玻璃而是釉砂,是中國古代特有的釉砂製品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後世稱為鉀鈣硅酸鹽玻璃,顯然劉革使用的是傳統的煉製方法。 

 東漢以後,這種釉砂不再盛行,因為羅馬玻璃和薩珊王朝製造的玻璃器皿,大量湧入中原,被稱為琉琳,倍受世家貴族們的追捧,比之釉砂的暗淡,琉琳更加的透明和有光澤,同時也被東漢所自制的,高鉛硅酸鹽玻璃所替代,與外來的琉琳成為主流。 

 望著洩了氣的舅父說道“舅父!大可不必氣餒,這些都是釉砂,直接送到渾彌縣叫姨父給陶碗陶盆上釉,其實也算是一種成功!\" 

 劉革聽雖瞬間改變了臉色說道“舅舅沒用!煉不出玻璃,在釉砂有些用處,否則舅舅真是沒臉見人了!” 

 趙雲安慰劉革說道“玻璃怎麼制煉,其實誰也不懂,何況釉砂能使陶器增加價值,外甥希望舅父能繼續制煉釉砂,將來給瓦片也上釉砂,如果釉面有色彩,那也是一項不錯的產業。” 

 釉砂也可以為陶製品與瓷器品上釉,甚至發展成了各種顏色的彩釉,瓷器興於隋唐,唐三彩的名聲,自然是不用多講了。 

 若是沒有釉砂的作用,也是一件蒼白無色,沒有藝術感的器皿,何來的唐三彩、青花等等瓷器的盛名。 

 釉砂雖然在春秋時期就有了,但是真有彩色的運用起來,還是隋唐時期,此時正值漢末亂世,研究彩釉似乎有些不合時宜,必竟能弄出這些東西的,都是王朝的鼎盛時期。 

 不過趙雲偏偏要反其道而行,反正樂浪偏安東北,只要自己活著,興旺強大自不在話下。 

 劉革聽罷頓時毛骨悚然,他突然抓住外甥趙雲的手說道“雲兒講的沒有錯,我燒製了多時,也常試用加入其他礦石,煉出來雖然都是釉砂,但是他們的顏色各異,好在我有記錄下來,哈哈!彩釉這條路可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