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朝堂風雲

 趙首輔像是正在摸魚卻突然被老闆抓現行的職員一般,惶恐開口道:“老臣聽了大家的舉薦,覺得都還不錯,具體的還是請聖上下旨決斷才行。” 

 聽了趙首輔的話,滿朝文武皆是鬆了口氣,真怕趙首輔一錘定音,聖上也覺得尚,那自己等人的小九九就落了空。 

 成文帝卻是不太滿意趙首輔的和稀泥,執意道“如果朕一定要愛卿來選呢?” 

 下面大臣全都屏住呼吸不敢言語,朝堂上氛圍一時間微妙的很。文官們都低著頭豎直耳朵想要聽趙首輔有什麼好的建議。武將們則是心不在焉,更記掛蠻夷的事情...... 

 趙首輔其實早就知道聖上心中已有合適人選,只是不好直接開口,如今朝中派系爭鬥激烈,聖上雖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但是也不想看到這些派系做大做強到脫離自身掌控,所以在今年春闈主考官的任命上是不想用黨系派別明顯的官員的。 

 趙首輔略一琢磨剛才被討論激烈的幾個人選,心中便拿定了主意開口道:“回聖上,老臣以為幾位同僚推選的主考官人員都十分的不錯,經驗豐富且老道,確實是主考官的合適人選。” 

 聽了趙首輔的話,下面舉薦的官員們也都紛紛點頭表示沒錯,自己沒有私心是真的有在很認真的在推薦主考官人選。 

 趙首輔沒有心情去關注其他官員的神情和麵貌,繼續說道“但是,就是因為他們經驗太過豐富,且主持了多次考試的緣故,少不得被學子們私下裡去研究分析其個人喜好,這樣在答卷的時候,有學子萬一押中了哪位主考官的喜好,考試成績就會比之前好很多,臣認為是有投機取巧的成分在裡面。” 

 話落,群臣們也開始了竊竊私語,有贊成的趙首輔話的認為不愧是首輔大臣,考慮的就是細緻深遠。 

 也有小聲議論“以往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 

 只有成文帝道:“那趙愛卿的意思是?” 

 “臣斗膽,想推薦翰林院的侍讀學士張良橋為此次春闈的主考官之一。” 

 話落,下面又是一片議論之聲...... 

 張良橋原籍是金陵人士,曾經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只因他一路考學上來,縣試、府試、院試、殿試全都是第二名,就連進翰林院時候也還是被同科進士壓了一頭。時人都開玩笑說他不應該取名張良橋,應叫“張二橋”才是。 

 張良橋是個寒門出身的犟脾氣,越是被人戲說萬年老二的梗,越是想要努力打破。就這樣反而被當今天子給記住了這麼一號人物,時不時的掛在嘴邊戲談。 

 現如今南楚國官場的潛規則是“非翰林不入內閣,”殿試後不到翰林院鍍一層光,將來仕途一層上就會有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