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靈谷的卡 作品

第156章 單店還是群模

 張從明跟丁翠蓮倆人討論飯店擴張的事情,張樂佳真的不覺得意外,就自家家那小館子,上下兩百多平,在去掉廚房雜物間之類的,只能擺下十來張桌子,以現在的客流量,面積擴大一倍都能撐起來。 

 其實張從明說的也對,烤魚確實也能支撐起一個攤子來,在他的記憶中,烤魚店也是遍地開花,差點就成為了夜市街的主流,因為價格不高,吃起來方便,可涮可煮,老少皆宜,直接搶走了正宗火鍋跟涮鍋店的很大一部分流量。甚至改變了一度以燒烤為夜市攤子的主要方式,改變了夜市的餐飲結構。 

 張從明說烤魚能支撐起一個攤子,他還是小看了烤魚的威力,可不簡簡單單的支撐起一個攤子,而是重新在涮菜品類裡,打造了一個分支啊。 

 在看現在社會上的那些餐廳,夜市這個概念也剛剛興起,也大多止步於十點之前。高檔的餐廳普羅大眾吃不起,小的餐廳就是炒菜為主,主營火鍋的館子,全國有沒有,張樂佳在新鄭這塊是沒有見到過,甚至整個豫州不知道有沒有都不清楚。 

 在張樂佳的腦海裡存在的記憶中,火鍋發源於川省,後興盛於全國。 

 但是這裡是大漢人民共和國,這裡沒有河南,只有豫州,也沒有四川,只有一個所謂的蜀州。大漢人民共和國九大區域三十二州,地域廣闊,絲毫不弱於記憶中的中國。 

 現在沒有見到火鍋的大流行,自然也沒有記憶中的烤魚,香辣蝦這些曾經大流行的品類了。 

 如果這時候直接推出烤魚,絕對能興盛起來,烤魚不同於其他的炒菜類的產品,烤魚可以提前製作,在客戶點餐的時候把提前熬製好的鍋底料一加入,提前熬製好的高湯加入鍋底,一鍋美味的烤魚邊可以端上餐桌了。省時省事,成本低,而利潤空間大。一但上桌,大都是四五個人成群結隊來吃飯的,不像炒菜類的,一個人,兩個人都是一桌子,大大增加了餐桌的上人量。 

 涮鍋類的,吃的就是一個熱鬧,主打就是一個涮菜品豐富,涮完菜的鍋底湯,最後加上手擀麵煮上一會,又是美味可口的主食。而且,烤魚類涮鍋不同於炒菜,只要做好鍋底料,涮鍋類的後廚廚師也沒有太大要求,可以在短時間內,就能培養出來一位配菜師了。至於掌勺的大廚啥的,基本不需要。 

 主打一個方便快捷而且店鋪易繁殖,同樣也有一個缺點,因為口味單一,醬料為根基,也是很容易就被同行複製形成競爭的。不像炒菜類的,比如他們現在做的全魚館,眼熱全魚館掙錢的人很多,但是,想要做出十幾種甚至幾十種全魚類菜品的人,而且口味還不一的人,還真不多。 

 因為炒菜類,他真的有自己的配方的,差點東西,他是真的會差點味兒的。 

 如果父母想著小富即安,擴大店面繼續經營全魚館是最佳選擇,日後雖不說大富大貴,開一家全魚館,足以讓他們富足生活一輩子了。如果張從明不培養出一個徒弟出來,他會很辛苦很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