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青 作品

第131章 朝堂交鋒

 皇帝轉向宋雙元,語氣中透露出幾分安慰:“宋愛卿,你且先回府中,料理好你父親的後事。朕會讓大理寺和刑部全力調查此事,查明真相,還衛國公一個公道。若有需要,你儘管向朝廷稟報,朕自會為你做主。” 

 宋雙元聞言,心中感激不已,再次叩首道:“謝陛下隆恩!微臣定當全力配合調查,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就在宋雙元準備退出大殿之時,皇帝暗中對站在大殿後方的一名官員使了個眼色。 

 那位官員立即會意,出列奏道:“陛下,衛國公宋先祥辭世,依禮法,工部尚書宋雙元應回家丁憂,以盡孝道。此期間,尚書一職恐需他人暫代。”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掀起一陣波瀾。 

 宋雙元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他知道自己一旦離京丁憂,那將失去朝堂的話語權,手中權力如同沙漏中的沙子,一點一滴地流逝。這不僅關乎他個人的得失,更牽動著整個宋家的興衰榮辱。 

 他目光如炬,銳利地掃向那位進言的七品言官。 

 此人身處御史臺,雖職位不高,但其背後的御史大夫孫啟東卻是孫家的家主。此時他正如同老僧入定一般,站在朝堂上一動不動。 

 這孫家同宋家一般,皆是多年世家,只不過孫家是最後時刻才投靠了林氏皇族,因此一直受到皇族的猜忌與打壓。 

 所以很有可能這孫家早已忍受不了皇族的持續打壓,不得不暗中徹底倒向了林氏皇族,想到這裡,宋雙元心中一緊,暗忖若是孫家已經倒向皇族,那自己這一次怕是在劫難逃。 

 皇帝在一旁冷眼旁觀,內心早已對宋雙元充滿了不滿。 

 自他登基以來,便矢志要剷除世家大族的勢力,讓朝廷恢復其應有的清明,為天下帶來真正的盛世。 

 因此,宋雙元那龐大的權力,早已成為他眼中難以容忍的威脅。此次宋先祥的離世,皇帝視其為削弱宋家的天賜良機,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然而,皇帝並未急於表露自己的意圖,而是任由朝堂上議論紛紛。 

 宋雙元站在下方,心中焦慮如焚。 

 按照禮法,他必須離京回鄉丁憂三年,那將是一段漫長而痛苦的等待。 

 一旦離開京城,再想回來無疑難上加難。 

 更令宋雙元擔憂的是,隨著他的離去,宋家在朝廷的影響力必將大打折扣。 

 若皇帝趁機進一步打壓,宋家的地位恐怕將岌岌可危。 

 宋雙元心知此刻必須找一個有力的藉口留在京城,於是他深吸一口氣,神情凝重地說道:“陛下,先父離世之事疑點重重,兇手至今逍遙法外,臣實難安心離京丁憂。” 

 他頓了一頓,聲音中更加堅定的說道:“兇手一日未抓獲,亡父一日不得安靈。臣身為人子,若不能為父報仇雪恨,又有何顏面活於世上?因此,臣懇請陛下允許臣暫留朝堂,繼續追查真兇,直至將其繩之以法。” 

 皇帝聽罷,心中冷笑,面上卻佯裝關切地說道:“宋愛卿,你的心情朕完全理解。先父遭此不幸,你心中悲痛欲絕,朕亦感同身受。如此,朕便準了你的請求。你暫且留在京城,等待大理寺與刑部的查探。” 

 然而,話音剛落,便有多位官員站出來反對。 

 一位老臣率先開口,“陛下,禮法不可廢。宋尚書身為朝廷重臣,更應恪守孝道,回鄉丁憂乃是正理。” 

 馬上又有另外的官員出來支持宋雙元留在京城,如此兩方人馬開始了常規的朝堂吵架。 

 皇帝高高坐在龍椅上,仔細打量是哪些人支持丁憂,又是哪些人反對丁憂。 

 人太多記不住,就對身邊的陳老太監使了個眼色。 

 老太監微微點頭,這些人不用數,他心裡也知道是誰,於是開口喊道:“肅靜!” 

 皇帝等聲音安靜下來後,開口說道:“朕意已決!工部尚書宋雙元留在京中等待案情水落石出後再回鄉丁憂。退朝!” 

 宋雙元聞言,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連忙叩首道:“臣謝主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