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路之遙 作品

第1125章 摸到脈搏

 曹政軍端起酒自顧喝下去,抬頭問道:“喬巖,你和我說實話,此次調查,是針對楊清泉還是華同集團?”

 領導看問題的角度果然不一樣。絕大部分人是抱著洩私憤的心態看熱鬧,認為就是對楊清泉產生了不滿,下定決心要拿掉他。還有人認為,楊清泉和孔景龍有扯不清的關係,查楊清泉就是打擊以孔景龍為首的勢力集團。

 鮮有人提出曹政軍的問題,這也是喬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站在全省角度看華同,他是南江省的賺錢機器,稅收大戶,其地位獨樹一幟,不可撼動。當一個企業越做越大,大到無法想象的地步,可以影響到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到省裡的重大決策,甚至表現出強烈的話語權主導市場時,行政手段必然會舉刀狂砍,不可能讓一個企業動搖了全省的根基。

 如果聰明之人,這時候要放緩擴張的腳步,主動拆分旗下產業,要麼拿出資金回饋社會搞基礎設施建設,投身民生事業,要麼主動擎起轉型大旗,在全新的賽道創造出非凡的成績,否則,上面是決不允許一家獨大的。

 一家獨大帶來的惡果是顯而易見的,企業不再創新,不願革新,固步自封,保守經營,一鏟子下去就能帶來巨大利潤,何必投入巨大資金搞科研技改呢。即便搞所謂的轉型,那也是做做樣子,一股腦地湧向文旅賽道,真正做起來的卻沒有幾家。

 華同集團正是走入這樣的怪圈。喬巖調查下來,看似五大板塊,真正賺錢的就是煤焦板塊,其他製造、製藥都是賠錢的,更別說文旅了。作為龍頭企業,不帶頭轉型革新,意味著全省的企業都在有樣學樣,成了一潭死水,壓根沒有生機活力。

 或許,這才是省裡真正舉刀的原因。畢竟,走了一個楊清泉還有王清泉,鐮刀年年割,韭菜年年長,割的完嗎?

 喬巖一早沒猜到這個點上,直到一次和呂澤鴻談話,隱約摸到了省裡的脈搏。這個高度高深莫諱,不是一般人能參透悟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