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路之遙 作品

第819章 互相制衡

 “另外,舊城改造那邊還設立了國企改革和融資組,抽調的人員還沒到位,等到位後合兵作戰。我計劃讓馮瓊擔任副組長,再抽調兩名科員。”

 “你一定要理解小組和公司的區別,是領導與被領導關係。我現在擔任著小組組長,若不然也得聽命於小組開展工作。也就是說,小組是縣委的派出機構,而我們是執行機構,你要和下面的人說清楚,處理好這些關係。如果我不在,馮瓊副組長完全可以代替我行使小組權力,你要按照她的意思不折不扣執行。”

 蔡偉聽著一頭霧水,不明白縣裡搞這麼複雜幹什麼。既然已經有了機構,幹嘛還要在上面疊加一層派出機構。喬巖一開始也不理解,但仔細揣摩,明白了曹政軍的良苦用心。

 互相制衡,相互制約,一直是權謀高手的有效手段。當一個部門權力大到無法控制時,必然會對其拆分或頭頂再壓一層權力制約。就好比明清時代的巡撫,本不是地方最高長官,是朝廷派出的欽差大臣,為了制約地方權力過大,委派京官到地方巡撫,直接聽命於皇帝,長久以往才確立下來這一職位。

 同理,曹政軍賦予國投集團的權力太大了,管錢管物管建設,閉環管理如同一艘超級大航母,完全可以自立門戶,野蠻生長。不加以約束,很有可能失控,也就有了指揮部的工作組相互牽制。

 另外,陳雲松分管指揮部,付興海分管國投集團,中間還摻雜著魏季秋等。通過領導之間互相監督和制約,又能保證彼此平衡。

 當然,曹政軍在喬巖身上壓了大籌碼,讓其不僅擔任副總指揮,工作組組長,還兼任國投集團董事長和總經理,集權力於一身,是為了方便推進工作。一旦失控,全盤皆輸。這樣看,曹政軍也是個不折不扣的“賭徒”。

 看清了這一點,喬巖主動讓出總經理位置,權力太大並非好事。當舉薦蔡偉時,曹政軍肯定了解了他的背景和社會關係,同意的時候看似隨意,實則盡在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