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紹宗 作品

第19章 林氏相邀

 言罷,林正良復又指著前方說道:“有人同行果然快些,你們看林家堡已在前方。” 

 鍾榮抬頭看去,百餘步外果有一堡,上掛匾額曰:林家堡! 

 遠觀如袖珍型城池,圍牆環繞,前後開門,此塢較小並無望樓,四隅也只有兩處角樓可供臨高而射。 

 塢堡,又稱塢壁。是一種民間防禦性建築,源自漢武帝時期的塞外列城,普及於王莽天鳳年間。 

 王莽篡漢之後,當時北方大飢,社會動盪不安。富豪之家為求自保,紛紛構築塢堡營壁。 

 東漢復立,光武帝劉秀曾下令摧毀塢堡,但禁之而不能絕。由於西北邊民常苦於邊患,百姓又自發組織民間鄉勇。黃巾之亂後,塢堡駐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成為故吏、賓客、逃犯以及刑餘之人的避風港。 

 國家崩潰之際,各種勢力重新展開更激烈的爭奪,百姓互相組織起來,為求抵禦侵略和侵害,於是建立塢壁用於躲避戰亂帶來的危害。 

 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塢堡從漢末一直持續到宋元,乃是郡國毒瘤。 

 他們結寨自守自納糧秣,嚴重損害國家經濟的同時,還謊報其中的佃戶人口。塢堡橫行必然使太平時期的國家經濟與軍事力量難以迅速騰飛。 

 塢堡也不過能擋住小股遊騎,在大軍面前同樣不堪一擊。且不說建立塢堡的多為地主豪強,平民百姓又有幾個有能力聯合起來構建堡壁? 

 林家堡外,阡陌縱橫,有土地數百畝。鍾榮知道,這其實已經算是豪強地主中最微末的一等。 

 能看到不少佃戶正彎腰在田地間鋤草忙碌,其衣著皆是破爛不堪,不難想見地主對於他們的壓榨。 

 佃農多是自家沒了土地而去租地主土地耕作的農民,一年下來的收穫大多落入主家的口袋,所餘者不過一家人勉強餬口而不餓死而已。 

 堡門處有兩名堡丁攜刀棍執哨,見是林正良回來紛紛上前問好並未對眾人作何阻攔。 

 進如堡內,果如鍾榮想的那樣。林家堡算是所有塢堡中規模最小的一類,佔地不過數畝,連同主家其中只住著近百戶佃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