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兵子弟 作品

第289章 他們是國際法庭裡的中國法官

 薛扞勤法官的職業之路有別於傳統的法學生,更像是一場由興趣引發,以智慧和堅持鑄就的“從外交官到法官的華麗冒險”。1977年薛扞勤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在學習英語專業的同時,她對法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她在畢業後報考北京大學國際法專業研究生,跟隨王鐵崖教授研究國際法相關問題,在獲得碩士學位後又赴哥倫比亞大學進一步深造,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國內外頂尖名校的學習經歷讓她的國際法學功底深厚、基礎紮實。 

 在學術研究逐漸深入的同時,薛扞勤的實踐經驗也更加豐富。她從外交部條約與法律司科員成長為司長,擔任中國駐荷蘭大使以及外交部法律事務顧問,參與美國轟炸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中越海洋劃界等重大談判,在一次次國際事務的處理中展現了中國法律人的風采。 

 2010年,在初次當選國際法院法官時,薛扞勤表示到國際法院任職不僅僅是一份屬於國家和人民的榮譽,更重要的是一份責任,是對國際社會的責任。數十年過去,她用無數優秀的案例證明了自己的學術造詣和優秀品格,承擔起國際法院法官的責任。 

 劉大群 前南國際刑庭的第三位中國法官 

 劉大群,我國資深的國際法和國際刑法專家,中國政法大學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國際仲裁法院和國際法學會成員。2001年至2005年期間,擔任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簡稱iCty,中文簡稱前南國際刑庭)審判分庭一庭的首席法官,2015年擔任該法庭副庭長。除此以外,他還擔任過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的上訴庭法官以及國際刑事法庭餘留機制法官。 

 寶劍鋒從磨礪出,劉大群法官是從逆境中成長起來的優秀國際法人。出生於北京革命幹部家庭,他的性格剛毅果敢、從容沉穩。家庭的變故讓他飽受苦難,父母處境艱難、社會動盪不安,學習條件匱乏,但在此種情況下,他仍然堅持閱讀思考並於1973年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後又前往外交學院進修英文和國際法,畢業後進入外交部,在工作中逐漸將自己的人生目標鎖定於外交和法律。 

 在擔任前南刑庭法官期間,他參加了50多個案件的審理,多次擔任主審法官,堅持明德慎罰,做到“主持正義,公正審判”。在案件審判中,他注重證據和人權保護,深入研究司法判例和國際習慣,提出個人意見,體現中國司法智慧;在人才培養上,他關注國際法人才的持續發展,強調法律人應當注重“獨立思維”的培養,承擔時代和國家的責任。 

 在前南國際刑庭,劉大群法官接過李浩培、王鐵崖教授的重擔,成為該法庭的第三位中國籍法官,為世界貢獻中國司法力量。該庭最後一任庭長阿吉烏斯法官說:“他們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法律人,也讓中國人更多地參與到國際法事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