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儀式感 作品

第85章 關於過秦論的爭論

 至於歷史中有沒有這個事,也不是冷鋒要考慮的。

 “歷史上存在的東西,並不是由你決定的。秦國滅亡的原因文中說的很明確,只是你沒有看懂而已!作者要表達主題是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陳涉起義並不是秦亡國的直接原因,劉邦、項羽卻是滅亡秦最終結果。

 至你所說的,只是抓住了文章中的某個片面,這不是窺一斑而知全豹的事。只能說這種見解太過片面了,也太過膚淺了!”

 冷鋒對於楊康所言雖然有點意外,但是要幹倒他也是手到擒來。

 楊康聽聞冷鋒的反駁,不由的面色一怔,因為這話可是不是他說的,而是當朝大學士內閣閣老說的。在楊康看來,內閣閣老說的話還能有錯,沒想到卻被冷鋒反駁了,而且冷鋒說的話聽上去似乎還很有道理。

 “即便文章的論據都真實,也不能必然的推出此等的結論。前面的鋪墊只能讓人覺得秦的滅亡非常不可思議,然後以仁政不施這一個似乎相關的原因,用來概括全部原因,這種得出結論的方式有點過於牽強。

 這篇文章唯一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文筆,帶著強烈的惋惜和遺憾,讓人讀到最後時認為原因似乎就是對的。這是典型的訴諸情感的謬誤,邏輯不夠,文筆來湊,是這篇文章的最大漏洞。”

 楊康又拋出一個觀點,這個觀點比起上一個觀點來說,就有些流氓了。對於文章的分析,純粹就是在雞蛋裡找骨頭。

 “文章是以時間為序,敘述秦由興盛而衰敗以至於滅亡的史實。從文字表面看,隻字未言秦過,卻只一味為末段論點的提出層層蓄勢,及至段末方把謎底揭開——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試問,何來以點概面之說。

 過秦者,論秦之過也,秦過只是末句仁義不施之語,便斷盡此通篇文字。至於前半有說六國時,此只是反襯秦;後半有說秦時,此只是反襯陳涉。最是疏奇之筆,可謂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