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正 作品

第124章 掌控朝廷

 當劉和退出大殿之後,那名出言頂撞劉和的近侍,早已被綁縛跪在掖門前。而長安皇宮的所有宮人,此時也集結在掖門處。羽林禁衛此時,也有百餘人站立周圍。許褚見劉和出來,便行至劉和身邊。

 片刻之後,劉和見宮人皆到齊。便開口警告面前所有宮人,凡依仗陛下寵信,干涉朝事,蠱惑陛下之人,一律斬首!說罷,朝羽林禁衛擺手。羽林禁衛隨即便抽刀,斬了跪在地上的近侍。

 周圍這些宮人,自然都認出這名內侍,乃是陛下親信的宦官。如今被劉和揮手便斬了,這些宮人皆對劉和,生出恐懼之心。而劉協此時,站在大殿門前,不敢有何舉動。內心裡又生出,如先前面對董卓時,那般的驚慌緊張感來。

 當日,皇宮中發生的事情,便在長安傳開了。朝堂眾臣,本就對閹宦沒有好感。故而劉和所行之事,非但沒有引起非議,反而獲得不少官吏稱讚。劉和已然通知眾臣,明早未央宮商議朝政。

 翌日,朝堂百官齊聚未央宮大殿。劉協緩緩行至御座,待眾人向劉協跪拜之後。劉協便將蓋好印璽的詔書,交由太常種拂宣詔。種拂遂行至劉協身前,雙手接過詔書。隨後,種拂打開詔書說道:大司馬劉和接詔!

 劉和起身,行至種拂面前,然後跪拜而下。種拂隨即照著詔書,宣讀起來。詔書內容很簡單,只短短十幾句。然百官面色皆驚訝無比,司空楊彪,則驚詫的看向劉協。此時大鴻臚周奐起身,行至劉和不遠處,朝向劉協跪拜說道:陛下,大司馬乃武官之首,已然手握重權。朝政之事,焉能盡數託付大司馬?望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劉協見狀,不敢應承周奐所言。許褚與趙雲此時,領數十羽林禁衛,進入大殿,站立於大殿兩旁。大殿之上的百官,對於這一幕異常熟悉。因為董卓每次上朝,呂布也如許褚這般,領禁衛站立於大殿周圍。

 楊彪很機警,並未開口附和周奐所言。劉和此時開口說道:臣劉和,蒙陛下委臣大司馬高位。然董卓禍亂社稷已久。長安城內,依舊有不少董卓昔日黨羽。如今涼州雖已平定,然天下各州郡,群雄割據,混戰不休。臣能留在長安的時日,想來不多。且陛下年少,朝政諸事,亦須賢良大才輔佐。陛下既信任臣,讓臣錄尚書事。臣定不負陛下期望!說罷,劉和叩首朝向劉協謝恩。

 劉協說道:皇兄快快起身,今後朝政諸事,朕皆託付於皇兄,希望皇兄莫要辜負於朕。劉和拱手回道:臣劉和,萬死不足以報陛下之恩矣!百官見劉協如此言說,便紛紛不再多言。周奐無奈,嘆氣一聲退了回去。

 散朝之後,大半官員朝向劉和拱手恭賀。劉和也一一向這些人回禮,而楊彪遠遠看著劉和,眼神充滿憂慮。過了一個時辰,劉和坐在尚書檯衙署內。心裡思慮,尚書檯署吏人選!

 大司馬府內,劉和帳下眾人,皆已知曉今日朝堂之事。待劉和回到大司馬府後,劉和對著眾人說道:如今朝堂諸臣,想來有不少人在內心暗罵和,乃第二個董卓也。

 荀攸呵呵笑道:主公非凡人,何須理會這些庸碌之人。如今大漢動盪不安,群雄割據,混戰不止。放眼天下,唯有主公,身具能力,魄力,實力。能挽大廈之將傾,救黎民於水火。再次中興漢室社稷!

 劉和身旁眾人,亦紛紛贊同荀攸之言。郭嘉也說道:公達所言不錯。如今涼州,關中,司隸,河北皆在主公掌握之中。然天下群雄之中,真正有實力與主公對抗之人,唯有劉表,劉焉,與袁術爾。

 袁術所依仗的,無非乃是四世三公的家世。劉焉依仗的,乃是蜀中易守難攻的地勢。劉表雖頗有才幹,然荊州大權,皆掌握在荊州本地士族之手。故而只需朝廷,對荊州士族稍加拉攏。縱然劉表有爭雄之心,這些荊州士族,也會處處掣肘於劉表。

 劉和說道:三營武卒以及先登營,兩日後便先趕赴洛陽。吾暫留長安,安排好諸事之後,便也會趕往洛陽。此番,吾怕是短時日內,難以返回長安。故而爾等,大多皆會留在長安,擔任朝臣。諸位今日早些歇息,明日隨和一起入朝。眾人便皆拱手朝向劉和。

 翌日,劉和在朝堂之上。宣佈召荀彧,沮授,田豐至長安,荀彧任尚書令。楊修任尚書右僕射,崔琰任尚書左僕射。陳群任吏部曹,杜畿任左民曹,王邑任客曹,沮授任五兵曹,韓浩任度支曹。閻溫任尚書左丞,董昭任尚書右丞。自此,整個尚書檯,便皆被劉和掌控。劉和還升鄭玄為博士祭酒,以彰學院之重。

 隨後,劉和宣佈辛評,接替荀彧前往洛陽,擔任河南尹。楊阜接替辛評,繼任河內太守。還宣佈召蔡邕至長安,擔任侍中,兼以教導劉協治國才學。召荀爽至長安,任御史大夫,召田豐至長安,任御史中丞。召盧植至長安,擔任京兆尹。趙儼接替右扶風郡守王宏,杜襲接替左馮祤郡守宋翼。

 朝堂眾臣,聽完劉和這些任命。有不少人面露擔憂之色,時不時看向司空楊彪。楊彪並未開口反對,因其知曉,如今劉和權勢滔天,縱然自己反對也無用。

 且嫡子楊修,也被劉和任命為尚書右僕射,成為中樞重臣。想必日後能順利位列三公。弘農楊氏,定然也會更進一步。劉和見朝臣未有異議,連楊彪也不吭聲。當下心中,便放心下來。待文官任命完之後,便又繼續任命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