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正 作品

第113章 風雲驟變

 袁術自與袁紹停戰之後,由於擔心袁紹反撲。便派人前往徐州,打算與陶謙結盟。陶謙得知之後,便欣然接受。畢竟能與袁氏交好,可謂是百利無一害。且豫州情況,陶謙也瞭然於心。知曉袁紹實力不如袁術,能有袁術這般強大的盟友在側。徐州便無憂矣!

 而袁術回到南陽後,便將目光投向南邊的劉表。劉表依靠荊州各大士族,已然平定荊州境內大小叛亂。還將荊州治所,從江陵遷至襄陽。也多半是為了防備袁術南下,奪取荊州。

 事實也正如劉表預料一般,袁術不久便命孫堅,領兵南下攻打南郡。至於先前答應劉和,帶兵打武關,攻進關中之事。袁術自然早已忘記,天下如今形勢,正是自己崛起之機。匡正社稷,誅殺國賊這些事,讓劉和這般的漢室宗親去做吧。孫堅接到袁術命令之後,便領兵離開豫州,一路往西南方向進兵。

 袁紹得知,袁術拉攏陶謙之事後。便也決意,派人去荊州。打算與劉表結盟,對抗袁術。劉表得知後大喜,便也與袁紹結成同盟。未過多久,孫堅領兵而來的消息,劉表便知曉了。派手下大將黃祖領兵,北渡漢江,進駐樊城抵禦孫堅。自己坐鎮襄陽,在後面支援黃祖。

 然而孫堅這頭猛虎,黃祖豈能擋之。未過半月,黃祖就被孫堅打得大敗。黃祖便直接放棄了樊城,狼狽的逃回襄陽,劉表收到消息後,惶恐不安。不敢再出城與孫堅交戰,下令堅守城池。

 孫堅很快便領兵渡過漢江,直接兵臨襄陽城外。劉表便讓黃祖趁夜出城,去往各郡調集援兵。孫堅隨後,便將襄陽圍困。袁術得知消息後,內心激動。對於孫堅所提一應軍需,皆命人籌集送去。

 由於襄陽乃是荊州重鎮,故而孫堅,一時間也難以攻取。轉眼一個月過去,黃祖統領近二萬荊州軍,行至襄陽。孫堅得知消息後,便挑選一萬精銳,突襲黃祖。留程普統領餘下士卒,繼續圍困襄陽。

 黃祖此時,駐紮在襄陽西南邊十里外。孫堅讓黃蓋領二千精銳,從左翼突襲。讓韓當領二千精銳,從右翼突襲。孫堅與親信祖茂。統領六千人馬,正面衝殺黃祖。

 過了半日,孫堅分兵三路,殺至黃祖面前。黃祖手下士卒,半數皆是臨時招募的士卒。被孫堅麾下精銳一衝即潰。黃祖未抵禦多久,便撤軍逃往西邊方向的峴山。孫堅見黃祖潰逃,便下令全軍追擊。見黃祖領殘兵,逃往山林處,便打算一舉將黃祖斬殺。以免日後,黃祖又領兵來襲擾後路。

 故而,孫堅挑出百餘精騎追擊,讓祖茂領步卒在後跟上。黃祖領兵至山澗處,便讓弓手埋伏山林兩側,準備伏擊孫堅大軍。孫堅自恃勇武,每戰皆喜歡親自帶領騎軍衝殺。且頭上佩戴的,又是一頂紅纓盔。將領特徵十分明顯!

 片刻之後,孫堅領軍追至。黃祖本想伏擊孫堅大軍,然卻發現,追兵只有百餘騎。又見領頭之人,正是孫堅。便下令放箭!故而兩側山林之上,突然飛出大量暗箭。

 又因孫堅佩戴紅纓盔,故而弓手多是瞄準孫堅射箭。孫堅大意之下,來不及躲避,當即中箭跌落馬下。身邊騎軍,也有不少人被暗箭射死,只有三十餘騎回馬逃走。黃祖便派人,將孫堅屍體搬走,隨後便領兵,繼續撤走。

 不久後,逃回來的騎軍,便告知祖茂情況。祖茂聞聽,便好似發瘋般領兵追去。然祖茂趕至伏兵處之時,並未發現孫堅屍首。當即咆哮大怒,然黃祖已無蹤跡。後程普,黃蓋,韓當三人得知孫堅戰死。商議後,便決議撤軍,返回南陽。

 孫堅戰死的消息,不久便傳至宛城。袁術得知後大驚,便下令讓孫堅餘部,退回宛城。先前孫堅任長沙太守之時,曾舉長沙人桓階為孝廉。桓階後被朝廷任命為尚書郎,得知孫堅屍首在劉表手上。便冒險親至襄陽,向劉表討要孫堅屍首。

 劉表知曉,桓階乃荊州名士,故而便同意,將孫堅屍首交予桓階。孫堅死後,袁術將其餘部,交由孫堅侄兒孫賁統領。並且讓孫賁,繼任豫州刺史一職。故而孫賁便與桓階一起,護送孫堅遺體,沿長江而下,前往江東安葬。孫堅死後,袁術再未曾戰勝過劉表。

 而孫堅常年征戰,家眷皆安頓在江東。此時孫堅長子孫策,年十七歲。孫策亦是少年英雄,喜愛結交名士。在江東一帶,已然小有名氣。身在廬江的周瑜,與孫策同齡,兩人一見如故,推心置腹。故而與孫策交情匪淺。

 後接孫策一家,前往舒縣定居。孫策曾想,效力於廬江太守陸康帳下。然陸康未見孫策,派主簿接見孫策。孫策自此,便對陸康懷恨在心。

 劉和此時,在河東郡厲兵秣馬,同時也留意蒲坂對岸情況。文聘許定二人,已然運送三十萬石糧食至解縣。劉和讓文聘領五千郡兵,繼續留守魏郡,許定依舊領二千郡兵,留守河內。餘下的郡兵,便留在河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