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正 作品

第93章 平定南匈奴之亂

 過了兩日,南匈奴叛軍便至馬邑。左右賢王便集結所有人馬,打算一鼓作氣,北上與於夫羅決戰。劉和此時,駐守中陵許久。斥候早已回報劉和,告知馬邑情況。劉和眼下兵少,還是要等,於夫羅領軍會合。

 丁原此時,已然領一萬多邊軍,行至廣武。也派出邊軍斥候,北上打探陰館動靜。而關羽這邊,也在樓煩,等待斥候消息。

 又過了數日,邊軍斥候便回報丁原。告知陰館此刻,沒有叛軍駐守。丁原便讓斥候,分散陰館附近打探。看看匈奴叛軍,是否乃是誘敵之計!

 關羽派出的斥候,也回來了。告知馬邑縣內,也未見匈奴叛軍。郭嘉戲志才二人,當即便建議關羽,即刻領軍北上,佔據馬邑。而且判斷,南匈奴叛軍,如此著急撤軍。定然乃是後方大亂,不然不會,輕易撤出雁門重地。關羽徐晃張合三人,亦如此覺得。便也派斥候,將情況快馬告知丁原。同時下令,全軍明日,北上馬邑。

 左右賢王此時,正領全部人馬往北行軍。同時也派出不少手下,北上打探定襄情況。而於夫羅也領軍,正在清剿,左賢王在善無附近的勢力部族。

 又過了五日,斥候回報劉和。言說南匈奴叛軍,已然距此百里。想必三日後,便至中陵。劉和便問斥候說道:可探得叛軍多少人數?斥候回道:騎兵估算,近有二萬,後軍還有大量步卒。具體人數,便不知矣!劉和聽罷,便讓斥候,繼續打探叛軍消息。

 翌日,劉和派出斥候,將叛軍消息,快馬告知於夫羅。準備抵禦左右賢王。丁原與關羽二人,已然行至馬邑合兵。人數也有三萬餘,正在等待斥候消息。

 劉和數日前,還派兩名斥候,從西南方向的武州,繞開雁門郡,去見關羽。且特意交代兩名斥候,至樓煩,便去打探。大軍或許,便在這一帶!劉和此刻,手上只有萬餘人馬。且中陵城小,怕是難以抵禦。便也準備撤軍,先去和於夫羅會合。

 過了兩日,斥候來報。言說匈奴叛軍,已然距此不足三十里。劉和便下令,將中陵所有糧草,全部帶走。北上撤去善無。還一把火,將中陵燒了。

 過了一日,左右賢王便也收到消息。言說中陵駐守人馬,已然撤軍往北去了。且中陵縣,也被敵軍火燒。二人聽罷,便繼續讓手下,北上打探消息。不可讓其逃了。然後下令大軍,繼續往北行軍。

 於夫羅此時,已然將左賢王在定襄的勢力,全部剿滅。也見到劉和派來的信使,得知了情況。便派人去告知劉和,讓劉和領軍北上,前來善於。善於城防完善,想來有兩萬大軍,能抵禦左右賢王叛軍。

 而劉和已然領軍北上,距離善無不遠。斥候走了一日,便也遇上劉和。將於夫羅所言,告知劉和。劉和便繼續領軍往北。

 當與南匈奴叛軍,大戰前夕。幽州的孟益與公孫瓚二人,領郡兵及幽州邊軍,近兩萬人馬。與張純丘力居等烏桓叛軍,在漁陽郡內大戰數次。

 張純與烏桓叛軍,皆不敵官軍。尤其面對,公孫瓚所領官軍,更是一觸即潰。整個幽州三千餘騎兵,孟益皆讓公孫瓚統領。公孫瓚便也放開手腳,領三千騎軍,穿插奔襲。烏桓騎兵皆不能擋,故而遇公孫瓚騎軍,皆畏戰躲避。張純與丘力居,也自知敵不過官軍,便撤軍退回遼西。後孟益與公孫瓚,繼續領軍東進,進駐右北平郡的土垠。

 而涼州這邊,自王國兵敗後。馬騰與韓遂二人,便又推舉名士閻忠為首。然閻忠不久後,便病死。於是韓遂與馬騰二人,便互相爭權。整個涼州叛軍,皆未再南下襲擾。

 皇甫嵩則領軍,駐守冀縣。董卓這段時間,收編不少涼州俘虜,麾下軍士也有近二萬。與皇甫嵩二萬多軍士,一起防備叛軍。

 而在洛陽的皇帝劉宏,此刻身體愈發不好。然得知幷州與涼州之消息,也輕鬆不少。而且數日前,徐州也傳回消息。刺史陶謙,任用臧霸與孫觀二人,已然肅清,徐州境內黃巾賊。餘下逃竄之賊,皆逃入青州境內。大將軍何進,也派袁紹領軍,前往剿滅兗州作亂的黃巾餘孽。

 同時還有大臣上奏劉宏,希望調回董卓。怕董卓領軍在外,成為第二個韓遂。劉宏與張讓商議,也覺得董卓此人,不好控制。便下詔調董卓回洛陽,出任少府。手下軍士,皆交由皇甫嵩統領。

 劉虞則時刻關注幽州局勢,其雖調任冀州。然畢竟在幽州,還是有些影響力。幽州幾大士族,也同樣與劉虞,保持聯繫。且烏桓諸部,皆對劉虞比較敬重。因劉虞任幽州刺史之時,對於烏桓諸部,皆比較寬容。若是劉虞還是幽州刺史,這些烏桓胡人,也定然不會,追隨張純張舉二人作亂。

 轉眼過了數日,劉和於夫羅二人,已然合兵,駐守善無縣內。斥候也告知二人,言說南匈奴叛軍,已然距此不遠。想來明日便至!這數日時間,劉和於夫羅二人,早已準備妥當。糧草飲水等,皆備足。城防也簡易加固過了。

 翌日臨近午時,匈奴叛軍,便兵臨善無城下。劉和等人,皆站立城上。不多時,左右賢王皆策馬出陣。然後,對著城上於夫羅咒罵!於夫羅亦怒罵回之。片刻之後,城下匈奴叛軍便分兵。將整個善無圍困。左右賢王便下令,打造攻城器械,一舉攻下善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