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正 作品

第88章 五千騎軍,奇襲離石

 數日後,劉和大軍行至安邑。劉和便讓大軍,駐紮安邑城外,於夫羅得知消息後,便行至大營見劉和。劉和便向手下眾人,介紹於夫羅。

 然後便說道:此番,南匈奴左右賢王叛漢。手下叛軍,不下八萬人馬,而幷州邊軍,已然在雁門,損失一萬餘人。餘下所有邊軍,皆退守太原。而西河郡內之白波賊,亦趁勢侵擾河東。官軍若欲北上太原,須先擊敗,楊奉之白波賊。如此,方能保糧道安穩。據河東太守所言,楊奉已然圍困永安縣。而太守手下郡兵,只有千餘人。故而無力馳援!

 劉和說罷,便指著地圖繼續說道:楊奉領大半賊軍而來,西河郡內留守賊軍定然不多。郭嘉便也說道:不錯,若能繞開楊奉,直取離石。便可切斷白波賊後路。亦也一舉,平定西河,西河安穩。吾軍便無後顧之憂,可全力對陣,南匈奴叛軍!

 戲志才便說道:縱然楊奉,領軍出西河,然吾軍多皆重步,且糧草輜重頗多。怕是無法,避開楊奉?關羽等人亦如此覺得。

 劉和便說道:單于手下,有三千騎射勇士。加之吾軍麾下,一千五百衝騎。如此,便可繞開楊奉。直取離石!餘下步軍,皆北上解永安之圍。大軍北上,楊奉得知消息,定然撤軍。西河若失,太原又有邊軍,其定然無路可退。楊奉便只有領軍,東進上黨,吾只需提前,安排一路偏軍,駐守上黨要地。便將楊奉白波賊,圍困至死矣!

 眾人聽罷,便皆細思,劉和所言。關羽便說道:主公,若騎軍皆繞襲西河。怕是糧草不夠,若自安邑北上西河,惟有走北邊,經北屈,蒲子,中陽,方可兵臨離石。劉和便點頭說道:雲長所言不錯,若欲避開,楊奉耳目,惟有北邊一條路可走。至於糧草,吾軍前番與王國大戰,繳獲涼馬近三千餘,皆可裝載糧草隨軍。足以支撐近兩月,兩月之內,須奪下離石。

 郭嘉聽罷,便說道:主公,奇襲離石過於兇險。安邑至離石這條路,近四百里,且多是山路。縱盡皆騎軍,然亦須行軍,至少二十日。若一月未克離石,糧草將盡。此些騎軍,便危矣!戲志才也認可,郭嘉所言。

 手下眾人亦如此覺得。關羽便說道:主公,不若由吾,與翼德領軍北上。兩月之內,定然奪下離石。張飛聞言,便也站出來點頭稱是。劉和聽罷,便呵呵一笑。然後看向於夫羅,開口說道:不知單于,可願隨軍北上,奇襲離石?

 於夫羅見狀,便拱手開口回道:陛下既讓吾,聽命於劉將軍。故而劉將軍,但有所命,吾皆領命,絕不推辭。劉和便回道:單于不必憂慮,此番奇襲離石。由吾親自領軍,單于安心便可。

 其餘眾人一驚,便皆開口請命。郭嘉便說道:主公三思之!劉和便笑道:奉孝之意,吾自知之。然此番楊奉,既出西河,便乃是一舉剿滅,白波賊之機。如此,幷州南面數郡,便可安穩。且西河,若被吾軍控制,便可鉗制,南匈奴腹地。若匈奴叛軍與邊軍久持,那吾,便可整軍直接北上。直插南匈奴腹地,有單于引路。想來不是難事,且於夫羅單于,乃羌渠單于之子。料想,匈奴一些部族,還是效忠,於夫羅單于。說罷,便看向於夫羅。

 於夫羅見狀,便說道:劉將軍放心,雲中,五原,定襄匈奴部落,皆有不少,效忠吾父。吾若出現,只需稍加拉攏,這些部落。左右賢王,便不足為慮矣。其只能北上依附鮮卑!

 劉和聽罷,便點點頭。然後說道:既如此,那便定下。吾與翼德,子義,文遠,儁乂,典韋,領所有騎軍,與單于三千輕騎北上。大軍便交由汝等,雲長為主將,公明為副將。奉孝,隨大軍北上,牽制楊奉。文聘,志才領三千郡兵,留守河東,保糧道安穩。

 又對著郭嘉,關羽,徐晃三人說道:若見楊奉撤軍,便追擊上去。若其退回西河,吾自會領軍截殺。汝等與吾,前後夾擊楊奉。若諸事順利,當可一舉,將白波賊剿滅。

 三人聽罷,便皆拱手領命。劉和便又說道:鄴城想必不久,便會運來一批糧草。此批糧草,不可有失。切記!文聘與戲志才,便也拱手領命。隨後,劉和便讓眾人各自準備去了。

 過了兩日,斥候來報劉和。言說幷州刺史丁原,自河內而來。請見劉和。劉和便讓手下,帶來人來見。不多時,丁原帶著數人,行至劉和大帳。劉和便拱手說道:丁刺史何故來此?

 丁原便也拱手回道:陛下有命,故而吾,便領軍來此矣!劉和便說道:陛下何意?丁原便回道:陛下命在下,領河內五千新軍,來此聽命劉將軍帳下。

 劉和聽罷,便回道:丁刺史能領軍來助,和,在此謝過丁刺史了。說罷,便請丁原落座。隨後丁原帶著一人,行至一邊坐下。而身後其餘人,皆站立帳外等候。

 劉和亦打量,丁原身後之人一眼,然後也坐下。隨後說道:敢問丁刺史,身後壯士,乃是何人?丁原便指著身後之人說道:此人,乃吾主簿。姓呂名布,字奉先。劉和一聽,頓時又看向那人。那人此刻,亦朝向劉和,拱手施禮。

 劉和便呵呵一笑說道:吾觀奉先,頗為雄壯。想必乃是武人,為何屈居,主簿一職?不若來吾帳下,任一偏將,統領部曲如何?不待丁原開口,呂布便回道:劉將軍好意,在下心領。然刺史大人,於在下有知遇之恩。望劉將軍,莫要再提此言!丁原聽罷,便也面帶笑容的看向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