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賣豆沙包 作品

北銀大學碎屍案20-分析案情

 另一半床單則包裹了受害人的衣物,其中包括血跡斑斑的內衣褲,以及部分腸道組織和其它遺骸,總重量約為1500克。” 

 這些床單、衣物及其他生物樣本的dnA檢測結果顯示,確係屬於受害者本人,且基於血跡以及其他生物降解的程度分析,推測這些物品是在19日案發後不久被拋出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調查人員在C區域的一個下水井蓋下又發現了一件紅色外套,這件外套內同樣包藏著屍塊。 

 從外套被卡在井蓋下的狀況來看,有人推測原本它是打算與其他衣物一起被丟棄在某個特定地點, 

 但由於某種原因,這件紅色外套沒能成功抵達預定拋屍點,而是意外留在了下水井附近。 

 法醫進一步分析認為,鑑於在案發19號後的不同時間和地點分別發現了含有受害人遺骸的部分。 

 尤其是當在C區域下水井蓋下找到另外一件包裹屍塊的紅色外套時,這強烈暗示了兇手可能採用了一種分散拋屍的手法。 

 這種行為模式很可能是為了擾亂警方對案發現場的判斷,製造多個“偽現場”,從而增加偵查難度,掩蓋其真實犯罪行為和行蹤。 

 通過對不同拋屍點所發現物證的比對,可以推測兇手在實施犯罪後並未一次性處理所有屍體殘片,而是在一段時間內分批丟棄,試圖讓調查人員難以建立完整的時間線和因果聯繫。 

 這種持續性的拋屍行動不僅反映了兇手心理上的冷酷與狡猾,也說明他們具有一定的反偵查意識,增加了案件偵破的複雜性。 

 不過,每一次拋屍都可能留下新的線索,這對於細緻入微的法醫勘查工作而言,既是挑戰也是尋找真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