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賣豆沙包 作品

北銀大學碎屍案14-兩地哀愁

 絕望與不甘交織的情感在胸中翻湧,他明白,要想掙脫這份束縛,還需更多的智慧與毅力。 

 江淮的眼神黯淡地掃視著周遭熟悉的環境,曾經溫馨舒適的臥室此刻在他眼中竟如同一座堅固的大號牢籠,將他牢牢禁錮其中。 

 每一處擺設、每一件物品似乎都在嘲笑著他的無助與無奈,天花板彷彿壓低了幾分,牆壁也似在步步逼近。 

 就在這時,他的目光無意間落在角落裡一個落滿灰塵的物件上——那是他少年時期曾用來與朋友傳遞秘密的對講機。 

 記憶的碎片瞬間被喚醒,塵封多年的設備在昏暗中閃現微弱光芒,猶如黑暗中的燈塔,給他帶來了希望。 

 他心頭一動,一種強烈的直覺告訴他,這個被遺忘已久的對講機,可能就是他打破現狀、逃離這座無形牢籠的關鍵所在。 

 於是,江淮眼神中閃爍出一道銳利而堅決的光芒,朝著那個靜靜躺在角落的對講機走去,一場精心策劃的“越獄”行動就此悄然醞釀開來。 

 許昭陽看著攤開的案件卷宗顯得格外沉重。他一頁頁地翻閱著那份記載著南大碎屍案慘絕人寰細節的檔案,思緒如千絲萬縷般糾結在一起。 

 眼前的文字冰冷且刺眼,描繪著一名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大學生刁愛青如何遭遇如此令人髮指的殘殺,屍體被切割成超過兩千塊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其手法之精細、殘忍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兇手的行為並非出於一時衝動或簡單的掩蓋罪行,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冷靜執行的犯罪過程。 

 這讓許昭陽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究竟是何種扭曲的心理動機驅使兇手採取如此極端且近乎儀式化的手段? 

 是對受害者的極度仇恨?還是某種心理變態的宣洩?又或是企圖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傳達某種隱晦的信息? 

 此案中兇手似乎並不急於隱藏證據,反而在拋屍的過程中表現出一種病態的炫耀或者挑戰社會規則的意味。 

 這樣的行為模式對於許昭陽來說,意味著兇手很可能具備一定的反偵查能力,甚至享受著這場與警方智力較量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