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34418841 作品

第130章 最愛的大明

 若是來年開春,看田地荒蕪,不要問為什麼,答案只有一個,他們家的男人都死在戰場上,長城上。 

 現在呢?兵三年,符合年齡的都要當兵,兵源有了,軍功更明確了。 

 軍戶變成百姓有了更多選擇權,父親去當兵戰死,兒子可以不當兵,也可以去當兵,當兵也就三年,三年後回家。 

 家裡有人了,田地不再荒蕪。 

 少了些悲歡離合,多了一些人情冷暖。 

 民心如水,但是誰對他們好,他們就跟著誰。 

 議論聲變小,一同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直接點名:“吳琳的奏疏咱看過了,這次拿出來給眾愛卿討論一下,什麼都可以說,咱不怪罪,傅友德,你先說。” 

 傅友德起身:“陛下,臣覺得並無不妥,裡面還有很多精彩之處,若是能夠在北軍完成改組,我敢說,戰力再提升三成!” 

 朱元璋欣喜道:“這話怎麼講?” 

 傅友德哈哈笑道:“陛下啊,現在北軍有年長者,雖然老兵很重要,可是他們的體力已經跟不上了。 

 陛下戎馬一生,我說的年紀大了的老兵要換,但是軍隊裡還有一種老兵。 

 就是戰鬥之後活下來的。 

 若是新兵都是二十來歲的小夥子,讓他們吃飽穿暖,老兵帶著,一場戰鬥下來,都是老兵,那戰鬥力,陛下,戰鬥力提三成都是保守的。” 

 朱元璋點點頭,忍不住的喜笑顏開:“傅友德所見正是咱所要的,連年征戰,北方漢子,大好男兒多少死在虜人刀下, 

 咱看軍報都不敢看傷亡數字, 

 數字冰冷,可那都是活生生的人啊! 

 所以咱就想,既然都會死人,為什麼不能讓北方人少死些,保家衛國是全大明子民的事,不是北方一軍之戶的事。” 

 朱元璋心裡想的是,把你們子女都送去當兵了,我就不信你們看著他們死在戰場上,我就不信你們還要享清福。 

 朱元璋嘆口氣道:“夏原吉,你也說說。” 

 夏原吉聲音鏗鏘:“陛下,此策出,兵之所向披靡。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兵之重者在於後勤補給。 

 如今軍配文書,自己訓練的兵,自己再是瞭解不過, 

 他們需要什麼兵器,什麼盔甲,多大號的鞋子,能拉開多少石的弓,爛熟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