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34418841 作品

第72章 天才來源於生火

 道同講著曬鹽步驟,一共分五步,第一步把大象,不對,是海水,把海水曬成滷子。 

 第二步把滷子引進鹽提。 

 …… 

 第五步,提煉精鹽。 

 只要有足夠的海水,足夠的鹽田,就會獲得大量的海鹽。 

 提存才是關鍵。 

 說起來簡單,其實並不難。 

 發明提存海鹽方法的人,真是個天才。 

 再次把海鹽變成氯化鈉溶液,靜置。 

 去掉上面漂浮物,去掉沉澱物,保留中間較為純淨的鹽溶液。 

 引入蒸發池。 

 然後經過自然蒸發,結晶出純淨的鹽,撈出淡水沖洗。 

 去除苦味。 

 如果失敗,繼續上面的步驟。 

 只要有海水,鹽田和太陽,鹽要多少有多少。 

 道同領著他們走進倉庫,抓了一把細細的氯化鈉道:“嚐嚐,這才叫著鹽。” 

 鄧俞捏了一點,是鹽味,又有不同。 

 因為蘇州,淮河進來的鹽多少都帶點苦味,為什麼這個完全沒有? 

 同樣是海水曬鹽,憑什麼你就不苦,沒有海水的味道? 

 道同不願意說,幾人也不再問。 

 商業機密,暫時不公開。 

 然而,讓方孝孺更加好奇的是腳底下的堅硬石頭,說是石頭,但是又不像。 

 比石頭平整,更加光滑。 

 方孝孺沒看錯,就是朱雄英燒出來的水泥。 

 發明水泥的人真是個天才,第一塊水泥來自於大明道士煉丹,只不過當做垃圾給扔了。 

 朱雄英把它進行了還原。 

 先把石灰石,鐵粉,砂石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打碎,磨碎混好。 

 進入旋窯1350~1450高溫煅燒,就製成了水泥熟料。 

 水泥熟料混合石膏再磨成粉就是水泥。 

 當然根據喜好。 

 加入礦渣然後研磨就是礦渣水泥。 

 加入粉煤灰然後研磨就是粉煤灰水泥。 

 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因此,煤,一身是寶。 

 哪怕燒完之後留下的煤渣。 

 鐵礦石一身是寶。 

 哪怕燒完之後留下的礦渣。 

 朱雄英建築大校畢業,原子彈不會造,做這個,輕而易舉。 

 下面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