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34418841 作品

第24章 朱元璋對百姓的好

 戰亂結束,地主回來拿著地契要地,想趕走百姓, 

 朱元璋一手拎刀,一手聖旨,告訴那些人,地沒有,想要自己去開荒。 

 那些沒有戰亂的地方,朱元璋也沒有放過那些地主,一口人多少地,按人頭分,多一畝都不行。 

 多的地拿出來,都是國家的,充公。 

 改為官田和軍屯。 

 地主不服氣,但是碰到骨子裡深愛百姓的朱元璋,也是敢怒不敢言。 

 洪武大帝心真恨,搶了地主的地,還要殺地主的人。 

 怎麼辦呢? 

 那就罵唄,寫文章罵,寫詩罵,於是就有了文字獄。 

 老百姓?拿鋤頭去寫詩罵朱元璋嗎? 

 看看現在,偉人也在被罵。 

 這就可以了嗎?顯然不能夠,朱元璋又下聖旨,命令地方統計百姓,造魚鱗冊,人多的往人少的地方去開荒,提供耕牛,糧種,鐵犁。 

 百姓故土難離,那好,全部綁起來,拴成一串,想去撒尿都要報告,北方人說接手,就從這來的。 

 發路費不說,並且還規定,百姓開荒永不收稅。 

 這還不算完,還規定,一人五畝以上的,必須半畝桑,半畝棉。 

 三十畝以上的,一半桑一半棉。 

 這下該結束了吧! 

 不可能。 

 安排專人,徹查土地,去年魚鱗冊上,這家百姓有六畝地,今年變成五畝,那好,朱元璋會把這丟的一畝地給百姓找回來,然後把佔地的給送進大牢。 

 該結束了吧! 

 顯然是想多了。 

 閒不住的朱元璋站在奉天殿前感慨,我是農民,我會種地,有的百姓都不如我會種地,擔心百姓糟蹋了土地,又下聖旨。 

 讓百姓背柴,燒三遍地,翻三遍地,然後下種,並規定了株距,今年多少,明年多少,種不好的罰款。 

 這就是燒荒,現在不讓燒了,哎! 

 當官的被折騰的不行,該歇歇了吧! 

 那是不能夠的,朱元璋又擔心上了,百姓種地有糧食吃了,看病怎麼辦? 

 開醫館,每個地方都有免費的醫館,還弄救濟站,百姓沒吃的給三鬥米,年紀大的流民救濟站養著。 

 特別是不孝的兒子,那是要砍頭的。 

 就這個養老政策,整個世界上獨一份。 

 朱皇帝還規定。 

 碰到災荒,當地官員開倉放糧,所用錢糧,救濟災民結束後再上報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