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翰 作品

第225章 令人震驚的工作彙報

 寒雲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救災工作彙報,開始了他在大唐朝堂上的第一次表演。 

 “截止到六月二十五日。本次山東旱情,波及到河北道和河南道共九個州,四十九個縣。受災人口有籍可查是五十八萬八千二百三十一口,受災田地五百九十四萬畝,顆粒無收佔三成,其餘七成損糧五成。” 

 災情彙總各項數據精確到數,聽得眾官目瞪口呆,以往這些大臣彙報誰願意把數據說得如此清楚,所謂越含糊越好交差,哪想到寒雲不按套路來呢? 

 最後一句寒雲說道:“本次受災人口未統計各地奴籍之人,故而臣認為,受災人口應當再加兩成。” 

 “就此事,臣有一建議,若以後大唐各地隱瞞奴籍人口,賑災之時,國家救災便不再統計這些人口的口糧。他們的口糧由各自的奴隸主家和州縣主政官員自行負責。” 

 聽見寒雲一大串的數字,有些大臣開始偷偷記錄。 

 唐代大臣上朝,會在官員的案几上擺放書簡、硬筆和墨汁。大一點的官就用紙,小一點的官用竹片弄出的書簡。硬筆的原理和鵝毛筆類似,方便快速記錄一些事。 

 古代官員的記憶再好,也不敢保證幾個時辰的大事都能記全,尤其是皇帝交代的事,所以這種是常規操作。 

 本來還記得好好的眾臣一聽寒雲此話,都一愣,這招狠啊。 

 各地隱瞞奴籍人口無非就是想少給國庫交稅。 

 奴隸在大唐視為主人的財產,等同牲畜。但是大唐各戶家資分九等。家資越大,交稅越多。 

 所以很多人會隱瞞奴隸數量,而主政官員又不把奴隸計入戶籍管理,所以造成各地實際人口遠遠多於官方統計人口。 

 寒雲只是簡單一個建議,便給國庫增加了一筆收入。聽得戶部尚書連連點頭,心裡已經在考慮向陛下進言,讓少保也來戶部兼一個職務。 

 關鍵是寒雲這話也不得罪現有的既得利益階層。 

 我也沒逼著讓你們上報實際奴隸人口,救災的時候國庫撥糧劃款,自然也不會考慮這些人,最後只能是奴隸主和州縣官員自行解決。 

 要是解決不了,激起了奴隸的反叛,那就是謀反罪了。 

 李世民一聽兩眼一亮,心中大呼:“好好好。” 

 他想了很多法子都沒能完美解決這個問題,寒雲不過輕飄飄一句,就讓這些隱瞞人口的,左右為難了。 

 “寒少保此建議甚好,尚書省、戶部、吏部三日之內商議一個章程出來,朕要親自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