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翰 作品

第147章 朝堂紛爭

 “青雲,一路辛苦,馬車預計在十日後能到長安,我等在長安再聚。此事,事關重大,務必親自將消息送到長安。” 

 “末將領命。”李青雲翻上馬,一騎絕塵向長安而去。 

 “這孩子,和我十年前何其相像。” 

 十年前,也是她首次披上戎裝的時候。 

 那一年,李淵和李世民晉陽起兵,而李昭陽僅僅用了四個月招募了十萬兵卒,號稱“娘子軍。” 

 當李世民帶著晉陽起兵的三萬兵卒過了黃河與李昭陽匯合之時,震驚不已。 

 這支娘子軍成就了李唐後來的霸業。 

 皆因為,李昭陽當時招募的娘子軍,一半成是佔山為王的驍勇悍匪,一半是前隋降兵。 

 至於她是如何用三百家丁招募五萬悍匪,又打敗了前隋名將屈突通,已成了一段傳奇,史書只是一筆帶過。 

 至少有一點可以證明,李昭陽的號召力毋容置疑。 

 從靈州通往長安的官道上,一匹駿馬飛馳,一路身不卸甲,馬不停蹄,逢驛站換馬。 

 三日後,正好是李世民接待西突厥使臣和林的時間。這一天,李世民準備宣佈下嫁定襄公主與西突厥統葉護可汗。 

 能想象一位三十多歲的可汗迎娶一名十六歲的公主嗎?這便是政治聯姻。 

 犧牲的永遠是女子,哪怕你是公主。 

 自通化門入城後穿過延喜門,便是東宮的嘉福門,後面便是李世民的臨時皇宮,官員朝會也在此地舉行。 

 此時並無大明宮,李淵仍舊站著西內苑,也就是常說的後宮,李世民乾脆連太極宮都一起讓給了李淵。 

 唐初的朝會人並不多,什麼左文臣、右武將,殿內殿外百官上朝是沒有的。 

 貞觀時期全部京官才六百多名,要都是百人上朝,那就都別幹事情了。 

 而且貞觀各官上朝的時間和頻率不同,平均每月每人輪著安排上朝約四次。 

 李世民每次朝會看見的面孔都不同。反而皇帝成了最累的那一位。 

 所以自古勤政的皇帝命不長就是這個道理。 

 今日因為談及與西突厥的結盟和親之事,故而核心重臣全都到場。 

 三省宰相坐在最前面,往後排是六部尚書、十六衛大將軍、御史臺、鴻臚寺、秘書監等等。 

 唐初朝會是坐著開,不是後來的皇帝坐著,臣子站立。西突厥使臣和林則等在殿外等宣。 

 “眾卿,今日只議一件事,便是同西突厥的結盟以及統葉護可汗請求和親的要求。” 

 李世民開口就定了今日朝會之主題,其他什麼奏抄、奏彈、露布、上議、上表、上狀之事咱就不談了。 

 同西突厥結盟共同對付東突厥頡利一事,眾臣意見統一,並無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