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海鮮蝦粥的崔太妃 作品

第190章 科技

 劉光奇每到一個新地方,都有看當地報紙的習慣,出了賓館在附近買了幾份今天的報紙,帶著報紙找了一家餐廳。 

 吃飯的時候,劉光奇看著報紙,衛卓也念念有詞的說著y文,吃到什麼就問一下這個什麼用y文怎麼說,兩個人都在認真地學習著。 

 劉光奇在一份經濟報紙上看見一篇報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仔細的閱讀這篇文章。整篇文章都是在寫關於光刻機的事,這時候已經有芯片了,但是現在的芯片很大,很多東西都沒法安裝。 

 一個人正在為自己製作的芯片尺寸過大,無法裝進設備而煩惱。 有一天,他在用顯微鏡觀察芯片上的晶體管時,突發奇想:既然顯微鏡的原本功能是把東西放大,如果把顯微鏡倒過來,那麼某個很大的東西,肯定就會被縮小。按照這個原理,如果把一個芯片電路圖放在顯微鏡的物鏡那一端,肯定會在另一端,呈現出一個大大縮小的版本。 

 有了這個點子,他就非常興奮,但他還不滿足,他又想到,一家攝影器材公司,發明了一種製造膠捲的材料,叫感光樹脂,遇到光之後,樹脂就會發生化學反應,變硬,容易去除。那麼,如果用一束光先穿過顯微鏡頭上覆蓋的芯片電路圖,再打到覆蓋著感光樹脂的半導體材料表面,然後把這塊半導體放到特殊的化學液體中洗一洗,那麼半導體表面,被光照射過的感光樹脂就會變硬脫落,下面的部分就被腐蝕,於是芯片電路圖就這樣,被精確地“刻”在了半導體表面,如同一個小型迷宮。接下來,再把磷、硼等材料注入這個小型迷宮,那麼就會自動在每個節點,自然形成晶體管。。。。 

 讀完這篇文章劉光奇很興奮,也許現在國家還沒有發現這項技術的重要性,所以文章的內容寫的很詳細,文章是以第一人稱,寫的所以著沒沒有寫發現這個技術的科學家的名字。 

 劉光奇小心的把這份報紙摺好,悄悄的拿到桌下,手一翻把這份報紙收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