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切西瓜 作品

第361章 人選角逐

 大殿之上,隨著晉王李治一方勢力的加入,瞬間就變得僵持了下來,身為皇帝的李世民卻是沒有任何表示,一直沉默不言。 

 殿內,其實許多大臣心中也十分清楚,那目前來說勢力最為強大的太子一方還沒有任何動靜,他們這些人自然也是不急的。 

 這場泰山封禪主持的人選,近乎關係到今日很長一段時間的朝廷格局,也極大的影響到各位皇子今後的勢力以及命運,也正是因為意義這般重大,這才導致那一直潛伏在暗處的晉王李治都是忍不住逃了出來。 

 他們都清楚,這幾乎是一次絕佳的機會,也近乎算是他這位一直躲藏在暗處、聲名不顯的皇子的最後一次機會。 

 一旦成功奪下這般位置,那就是直接一飛沖天,也能立即收攏一批歸附於他的群臣,自此,朝堂之上便會迅速出現除了太子和魏王之外的另外一股勢力與之抗衡。 

 但也正是這般巨大的收益,自然所面臨的風險也是異常大的,可以說是不成功、便成仁。 

 看著那些站立在大殿上,極為顯眼選擇支持晉王的數名大臣,皇帝李世民心中不禁閃過一絲無奈,嘴角更是泛起若有若無的苦笑。對於自己的這名兒子,他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說他聰明吧,也確是如此,能在這般劣勢之下,還能在朝堂上發展到如此勢力,確實是了得,但卻偏偏又選擇了這般時機出手。 

 在今天這般情況下,沒有任何一方的勢力會主動退縮,這也就導致了晉王想在此一戰成名其實是異常困難,甚至可以說是不現實的。 

 李世民心中思索片刻,隨之也就明白了過來,或許也正是因為能主持泰山封禪的意義太過於巨大,這才導致晉王苦心經營的勢力都挑了出來,可謂是數年經營、一招現。 

 想到這,李世民眼角處微瞟了一下站在太子身後,那道筆直站立的身影,也是忍不住輕輕搖頭,微微嘆了口氣。 

 就在大殿內魏王、晉王兩方陣營正不斷爭吵,不可開交之時,一道聲音毫無預兆的響起,聲音雖小,但卻是鎮壓全場,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 

 “陛下,太子身為大唐的儲君,行此等祭天之事,自然還是由太子主持更加的合適。”王權寧的聲音在大殿內響徹,在眾人心中回閃。 

 王權寧並無太多的贅述,也沒有列舉關於太子的任何優點,就只是簡簡單單的站在大理上說話,以勢壓人,但越是這樣,就越是讓其餘人沒有說不出任何的話來。 

 隨著王權寧的話音落下,整個大殿之內頓時一片嘈雜,不少大臣皆是在私下竊竊私語著什麼。 

 此刻,三位皇子之間的交鋒已經全部站到了明面上,幾人之間再沒有了任何收手、後撤的選擇。 

 有了王權寧的帶頭,太子陣營一方也是開始了進擊。 

 這三大陣營之間可謂是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也沒有絲毫情面可留,只要只是抓住了對方的弱點,或是言語間的錯誤,那當即就是一頓猛烈攻擊。 

 這種言語間的交鋒,近乎將這些文臣的口才發揮的淋漓盡致,而不少忠於王權寧的武將,卻是全程沉默不語,插不上一絲話。 

 這樣的情形,其實也是晉王和魏王雙方共同合力的結果,將王權寧手底下那些武將給牢牢的限制在內,讓他們、讓王權寧的影響力給降到最低。 

 軍隊方面,一直都是晉王和魏王的弱項,他們雙方,也就在暗中達成了這般默契。 

 結果也確實如他們所想,沒有了軍方那些人的出力支持,大殿內的三方相互之間不斷攻殺,誰也沒有佔到太多的便宜,誰也沒有太大的優勢。 

 此情此景,坐在龍椅上的李世民盡收眼底, 但他確實沒有任何的表示,也沒有任何的回應,就這麼靜靜看著自己這三名兒子相互之間爭吵,互不相讓,但其內心深處,卻是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就這樣大殿內三方不斷爭吵,但這最後的結果,卻還是寥寥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