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熱愛

 “我再寫幾個菜單,到時候做點新嘗試”。李汐發現這個朝代沒有辣椒醬,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辣椒,辣椒醬在後世可以說是必備品,她雖是廣府人,但也愛吃辣,每頓沒點辣吃不下,如果能找到辣椒,那必能賺得盆滿缽滿。李汐想到數錢數到手軟,嘴角翹得壓不下去。 

 寅時末,天色仍然比較暗,要不是為了趕早市,李汐絕對起不來床,裹著厚披風,四人抱著手爐哆哆嗦嗦爬上馬車往早市趕。 

 不管天氣有多冷,早市上的攤販總是準時開攤,吃苦耐勞為生活奔波。京都的早市有好多,她們去的是最近的,規模也不小,比普通縣城大多了。 

 早市上各式各樣的關於衣食住行的都有,冬天的京都新鮮的瓜果蔬菜很少,都是過冬前囤在地窖的大白菜,白蘿蔔。醃菜和乾菜倒是不少,鈴兒負責挑,孟澤蘭負責給錢, 

 這裡豬肉檔倒是很多,不算貴,10文一斤,下水被人收購了。羊肉20文一斤,魚檔、牛肉檔、兔肉檔、雞鴨鵝檔,在景元也有專門圈養牛的,需要當地批下公文才能賣。景元相較於後世已知的時代來說是最為繁榮的,各行各業百花齊放。 

 馬車上放滿了瓜果蔬菜肉,還買了幾斤滷下水“滷煮火燒”,幾人這才在早市一家羊雜湯店坐了下來。新鮮的羊雜經過店家秘製的調料,讓人食指大動,李汐和甜甜還未吃過癮,又在隔壁吃了餛飩、蔥花餅。 

 吃完早飯,天色微亮,幾人又去找之前打藥櫃的木工師傅,李汐拿出畫好的圖稿紙,和師傅說明要求。上面的字還是孟澤蘭寫的,李汐是現代人,繁體字雖然會看,但不會寫,她也有在重新學習了。 

 桌椅在這個時代的特色上增加了一些細節,凳子做一個靠背。一般小飯館的都是長凳比較多,考慮到舒適性,增加靠背,普通人坐上去到肩胛骨的位置,等上菜的時候可以靠著休息下,約好三天後送貨上門。 

 接下來去了鐵鋪訂刀具、鍋爐,米糧油鋪、雜貨鋪等等,按著單子上樣樣備齊。李汐有些洩氣了,問了去過的店鋪都說沒有辣椒。 

 幾人去到花鳥市場,選了一些好養活的花花草草,鮮花在食肆中擺放恰當的話,會使人眼前一亮。這裡還有溫室培育不同品種的鮮花。古人的智慧,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人類的前行道路…… 

 一盆鮮紅的大紅袍,在綠葉的襯托下格外鮮豔,那一朵朵碩大的花兒,像是綻開的花蕾。上前一看,原來是辣椒,李汐激動地差點蹦了三尺高。向老闆詢問才知,這是秦椒花,現在的人當盆栽養。價格也不貴,連盆一起20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