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掉牙的狼 作品

第318章 復活傳統文化

 這次請來的戲班子,是近年來活躍在京圈裡的一個最為出名的戲班。 

 隨著傳統文化慢慢復興,這些戲班子經過苦澀的沉淪後開始漸漸復甦。“喜家班”就是其中革新最徹底,也是最為“離經叛道”的一個。 

 至少在劉天賜看來是這樣的,以前都京劇,好多年輕人聽不懂,這是因為京劇產生的獨特背景導致的。 

 京劇並非“京劇”,這是說他的咬字並非京城方言,而是中洲地區幾個省的方言音韻。要是不熟悉那幾個地方的方言,普通話更好都聽不懂。 

 以前的傳統戲劇誕生之時還沒有標準普通話,都是以方言的讀音來唱。導致了年輕人聽不懂,後來為了傳播戲劇,黃梅戲是最先改革的,把裡面的唱腔吐字改成了普通話,這才讓黃梅戲煥發了生機。 

 但對於黃梅戲的這種“離經叛道”,許多傳統戲劇傳承人卻並不認可。他們認為傳統戲劇,特別是京劇,講究的是程式化和虛擬性。 

 比如,什麼時候抬手,什麼時候那個字要怎麼讀,走路要怎麼走,這就是程式化。戲曲高度程式化的表演具有很強的”間離效果“,換句話說,就是讓人感覺很假,融入不到故事中。 

 老輩人,想都是原汁原味的繼承傳統戲曲,不想改得面目全非。但戲劇演了幾百上千年,演來演去,還是那些劇目。年輕人想看點現代的,結果因為京劇的特定的程式化,卻讓京劇根本就改編不出來。偶爾有人嘗試,結果演下來卻彷彿是在蠟像館裡看蠟像表演一般。 

 “喜家班”在表演《大鬧天宮》的時候,用上了現代化妝手法,人沒有看過京劇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隻猴子。 

 唱腔改成普通話吐字音調,哪怕沒有聽過京劇的人認真一些也能聽懂個大概。 

 縮短了“唱唸”(唱腔獨白)時長,增加了“做”(肢體、表情動作)中許多順應時代發展的新元素,設計了更多的“打”(武打翻跌)的動作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