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玄鳥 作品

第223章 九世孫孔鮒,魯壁藏書

 想不到,連這腐儒也來了。 

 孔鮒博通經史,文采絕妙,善論古今。秦國滅齊後,招攬各地大儒入秦。孔鮒不仕,令其弟子叔孫通出仕秦國,還被封為待詔博士。這回南下閩中教導越人的博士,便有叔孫通。 

 本來孔鮒壓根不想為秦臣,更不願入咸陽。因為他知道,秦國只是將他們這票儒生視作吉祥物,以此彰顯他的寬厚仁德。秦廷之上,博士壓根沒多少話語權。 

 結果浮丘伯便找到他,告訴他要準備前往涇陽,為學宮先生。等他罵完後,浮丘伯才說自己也是沒的選擇。儒家若想繁榮昌盛,他們就必須得來。 

 怎麼? 

 秦國還能罷黜儒家? 

 是的,還真能! 

 浮丘伯便將張蒼所言,一一複述。簡單來說,秦國現已兼併天下。雖然還未罷黜百家,但說句獨尊法術也不過分。黑夫的出現,讓事情有了轉機。他準備建造學宮,還要超越昔日的稷下。所以是廣邀天下大賢,教書育人。 

 若是不願意來的也不礙事,秦國不強求。各家誰不肯來,那就是公然和秦國唱反調。你們做初一,那秦國就做十五。首先是禁止這家弟子為官為吏,其次便是禁止書籍流通。秦國現在還掌握了造紙印刷,僅僅是涇陽一處地方,每日便可成書上百冊! 

 齊魯之地,算是儒家的大本營。秦國便要在臨淄等郡縣,大規模拓印墨家、法家等書籍,並且免費贈予當地人。物美價廉的書籍,足以取代笨重的竹簡。加上禁止儒生為官為吏,便能讓很多本就不夠堅定的弟子放棄。 

 短時間內,儒家影響力自然不會受到影響。可三代之後,誰還知道你儒家?所謂詩書春秋,也都將與儒家再無關係! 

 孔鮒是何等聰明? 

 經過浮丘伯這麼勸說後,瞬間明白了其中利害關係。皇帝怕是要藉助學宮,整頓百家門徒。 

 順秦者昌,逆秦者亡! 

 思來想去,孔鮒也是決定入秦。 

 老夫也能談,老夫也能愛秦國! 

 管誰是天子,儒家繁榮昌盛便可! 

 “先生昔日不願入秦,此次入秦又是為何?” 

 王翦並非是譏諷,而是試探孔鮒。 

 “此事說來話長。” 

 “哦?” 

 “鮒半年前祭祀先祖時,發現宗廟牆壁有些破損。鮒便找人修繕,未曾想裡面竟藏有卷先祖親筆所寫的竹簡。” 

 “是什麼?” 

 “書曰:秦雖小而志大,雖處僻而其政中,其舉果,其謀和,其令不偷。親舉五羖大夫於系縲之中,與之語三日而授之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既先祖都讚賞大秦,鮒能為秦效力亦是無上殊榮。” 

 我抄?! 

 黑夫面露詫異。 

 這操作有點眼熟啊! 

 【第1更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