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秋隕S 作品

第四百七十八章袁紹的手段

渤海郡治所,南皮縣。

當初選擇渤海為根據地,袁紹的眼光不可謂不毒辣。

渤海郡地處大漢最東,瀕臨渤海,周邊並無強敵環伺。而且它與冀州治所魏郡相隔甚遠,也可以保證袁紹尚且弱小時,不被韓馥所忌憚。

再者,渤海郡雖地處偏遠,但它卻一點也不荒涼。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塊地界水產豐富,更有交通要道和各個渡口,百姓極容易自給自足。

別的不說,單單人口,渤海郡就有一百多萬人,比治所魏郡還要多上一倍。

不僅冀州,就算放眼整個天下,除了汝南和南陽這種怪物級別的郡國,超過百萬人的大郡,也不過一手之數。

之所以袁紹能快速發展,除了他自身能力和四世三公的名頭之外,這塊地盤也給他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去年紮根渤海,下半年他又趁著青州動亂,出兵向南進發,奪了齊國、樂安、濟南、平原四個郡國,說是把大半個青州都握在了手中。

袁紹出兵的時間,恰好和徐州出兵青州的時間差不多。

張恆當然想遏制袁紹的發展,怎奈當時的實力不允許,而袁紹當時還佔據著討董的大義名分,讓徐州不好下手。

便只能收了百萬黃巾,拿了東萊、北海二郡,而將西面四個郡國都讓給了他。

所以說,如今的袁紹,絕不只是佔據一郡的小諸侯。

恰恰相反,經過將近一年時間的統合,袁紹的實力已經不比徐州弱多少。

雖說今年拿下冀州的戰略被徐州阻撓,顏良有大敗於張遼之手,但袁紹並未傷筋動骨。反而在蟄伏數月之後,他的實力更勝往昔。

手裡有了些家底,袁紹自然不甘心繼續窩在渤海周圍這塊地方。

畢竟,他的志向還要伸張,理想還要實現。

可放眼全天下,哪裡才是合適的破局點呢?

本來冀州是最為合適的大本營,可經過上半年一役,已經與韓馥撕破了臉,再想和平獲取這塊地盤已經不可能。

徐州還有駐軍在那兒,真要出兵攻打,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可是除了冀州之外,自己又該往何處去?

北邊的幽州?

且不說公孫瓚野心勃勃,未必會允許自己踏足幽州。就說幽州地廣人稀,雖有戰略價值,但對於擴充實力,並沒有多少幫助。

南邊的徐州?

別開玩笑了!

劉備的強大,已經是全天下有目共睹。

在沒有必勝的把握之前,袁紹可不想和徐州全面開戰。

那就只剩一個地方了,西南邊的兗州!

對於這些日子兗州的戰況,袁紹其實是高度關注的。

想不關注也不行啊,從上半年開始,張邈和袁遺就一封封求救信往自己這邊送。

對此,袁紹也不能視而不見,可又沒拿定主意,便只派人找到了曹操和王匡,請他嗯加入兗州戰場,自己再伺機而動。

可就在最近,袁紹又收到了劉岱大敗的消息。

對此,袁紹可謂心情複雜。

按理說同為盟友,張邈聯軍佔盡優勢,袁紹應該高興才是,可他卻失去了插足兗州之爭的藉口。

這種又怕兄弟苦,又怕兄弟開路虎的想法,讓袁紹內心極為矛盾。

這時,麾下謀士逢紀看出了袁紹的想法,開口勸諫了一句,卻讓袁紹瞬間轉憂為喜。

這句話其實很簡單,大概意思就是劉玄德對兗州也覬覦已久,斷不會讓張孟卓獨佔鰲頭。主公可靜靜等待,同時積極整軍備戰,只待張邈的下一封求救信抵達,便可名正言順地出兵兗州。

袁紹這才恍然大悟,對於逢紀的發言給予了高度肯定,同時給公孫瓚寫了一封信。

信件的內容也很簡單,請公孫瓚再次出兵冀州。

既然要插足兗州之爭,就免不了再和劉備來一場正面較量。

如此,廣邀盟友就很有必要了。

對於公孫瓚,袁紹也沒抱太大希望,只要他拖住冀州的軍隊,不讓張遼和韓馥有機會南下支援劉備就行。

不得不說,真論起大方向的戰略,袁紹可謂無比精明。

數日之後,公孫瓚的回信來了。

洋洋灑灑數千言,翻來覆去只有一個意思——我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