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秋隕S 作品

第五十九章讖緯

這種論調,一度成了漢代的政治正確。直到漢武帝時期,一個叫董仲舒的橫空出世,又對這種君權天授的說法進行了加固,正是所謂的天人感應學說。

天子對人間擁有統治權,這是毋庸置疑的,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儒家大力支持的。

誰敢說不,誰就是亂臣賊子,誰就得死!

但是吧……天子終歸是人,也會犯錯。那麼如何知道天子的所作所為,是不是符合上天的心意呢?

董仲舒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人間的各種自然現象,都是上天意志的體現,稱之為災異。

那麼,由誰來解讀這些災異,又有誰來規勸皇帝呢?

當然是我們儒士了!

憑藉著天人感應,董仲舒對道家的黃老思想展開了偷襲,一舉把自己擅長的儒學擺上了檯面,成為官方學說,也把道家逐出了廟堂。

時至漢末,災異和讖緯早已成為了士人知識體系的一部分,但凡有氣候異常的現象,不僅民間會議論紛紛,也可能成為朝堂大佬們黨同伐異的理由。

這時候,天子便會罷免三公來平息事態。反正前任皇帝漢靈帝是靠著賣官發財的,越是有災異,你們越是彼此攻訐,朕就越興奮,換一批官員,又能有一大筆營收,豈不美哉!

可等到董先生入雒掌權之後,這一套就玩不轉了。

因為董先生來路不正,但凡有官員因為災異而上疏針砭時弊,或是評論天下大勢,董先生都覺得是在映射自己。

可他也沒有任何辦法,畢竟他現在還不想和這些關東世家徹底撕破臉皮,那就只能忍著。

當然,董先生如果精通地理,就會知道今年氣候的異常跟他沒有任何關係,純粹是因為小冰期到了。

冰期對於歷史的影響是極大的,因為氣候異常,糧食減產,百姓食不果腹,自然而然就會導致王朝末期,這是歷史規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雒陽。

清晨,董先生從北宮榻上醒來,猛地感覺有些頭昏腦漲。

雒陽皇宮名叫南北宮,簡單點說就是分為南宮和北宮。所謂北宮,其實包含了皇帝嬪妃和公主、太后等人居住的宮殿。

沒錯,董先生昨晚就在睡在宮中,和先帝當年最寵愛的妃嬪深入交流了一番。

靈帝雖昏庸無道,但有一點著實值得誇讚,那就是選女人的眼光。這些個妃嬪,那可都是迷人的小妖精,昨晚迷得董先生神魂顛倒,差點就奮不顧身,情願鞠躬盡瘁,為之精盡人亡!

董卓坐起身來,瞥了一眼自己身旁還在沉睡的美婦,眼中流露出一絲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