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帶貨去廣北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過去,轉眼到了10月份。正是農民秋收最忙的時候,學校也放了7天秋收假,畢竟老師家也是有地要收的。 

 這期間,齊衛東已經在附近幾個村子收了將近1萬多個蛤蟆,1萬塊的啟動資金也用的差不多了,正逢農忙時節,也就先暫停下來收地了。 

 齊衛國也利用休息時間騎著摩托車回來了幾趟,幫著收收蛤蟆、扒扒油啥的,臨走又扔下1000塊錢,繼續收蛤蟆用。 

 十一放假,齊文也沒閒著,每天父母上地收地,他在家帶著弟弟妹妹,還嘗試著中午開始做飯,畢竟前世活了半輩子,這點手藝還是記得的。 

 當然不能一開始就把飯菜做的特別好,得給父母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終於是把地都收完了。收回來的苞米堆了滿滿一苞米樓子(農村盛放玉米的一種建築)。 

 齊衛東又抽空去附近幾個村子收了3000來個蛤蟆,今年這波蛤蟆也就收的差不多了。 

 之後,兩口子就開始天天在家扒蛤蟆油了。這個活齊衛東信不到外人,只能自己扒的才放心。 

 齊文每天放學回來也幫著扒,沒辦法,之前晾乾的蛤蟆積攢的太多,得儘快都扒出來。 

 好在這活熟練了扒起來很快,一個幹蛤蟆,握住兩頭,中間從肚子那撅開,剩下就就是細心的把肚子裡的蛤蟆油一塊塊摳出來就行。 

 但是不精心的人經常會把蛤蟆油扒散,不成塊,影響外觀美感,也影響賣價,所以一般都是自己人扒。 

 扒了十來天,終於是把全部的幹蛤蟆扒完了,最後上秤一秤,扒了28斤蛤蟆油,還不錯,挺出貨的。 

 齊衛東拿出來收蛤蟆時用的記賬本,遞給齊文說道:“這是我每天收蛤蟆記的賬,你幫我算算,總共收了多少蛤蟆,花了多少錢。咱先對對賬,然後告訴你二叔一聲,大家心裡都有個數。” 

 齊文接過來,又找來一個空白的算草本,對照著,一筆一筆的手動加起來,不一會兒,算完了一遍,又重新驗算了一遍,核對無誤後,抬頭說道:“爸,總共花了塊錢,大大小小的一共收了個蛤蟆。” 

 “挺好,28斤蛤蟆油,就算賣給黃老闆1200一斤,也能賺不少了。”齊衛東心下大定,不由說道。 

 “那是,不過賣到廣北去,可能還得翻倍呢。”齊文怕老爸反悔不去廣北市,連忙提醒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