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沫笛 作品

第13-7章 迷彩遊戲

 “那要不我們實驗一下,就在這個圓臺的範圍裡。”最後排角落的人偶提議說著,“我想實驗規則是這樣:我們都在圓臺上,圍著一圈,各自都面向圍圈外看不到彼此,然後由薇兒帝崖來隨機選人偶來扮演實驗裡的壞人角色,壞人角色就在圍成的圈裡摸任意數量的人偶的肩膀,被摸到肩膀的人偶可以選擇轉身面向圈裡,一輪結束後,如果面向圈裡的人偶數積分為阿爾法,如果圈上的人偶左右兩邊的朝向都一樣則記這樣的人偶數量積分為貝塔,阿爾法大於貝塔則壞人角色贏。” 

 薇兒帝崖理解著這個規則,感覺可以試一試,這樣的實驗內在邏輯還是看人偶間的默契,只要圈上的人偶都不轉身,那就壞人角色就毫無勝算,看樣子得加個補丁的條件才好讓這個實驗遊戲的漏洞小一些。 

 “這個實驗的確有邏輯效果,不過得加點補丁條件,可以讓壞人角色再若干臥底的人偶,那先上來人偶進行預實驗吧。”薇兒帝崖說著,十幾位人偶走到了圓臺上,她們圍成一圈面向圈外,再上來一位人偶當做壞人角色,她在圈裡思考著挑哪些人偶當做臥底,可不能全挑成臥底,不然大家都轉身可就是壞人角色輸了。 

 於是第一輪實驗遊戲裡,規則改為壞人角色去拍臥底後,圈上人偶都可以在結束時同時選擇是否轉到面向圈內。扮演壞人角色的人偶,她戴著黑色全眼罩的布料,可以簡稱她為黑罩人偶,她先預告挑選壞人臥底,在幾位人偶的背後輕拍,圈外的人偶都只能看到左右兩邊的人偶的情況,所以不知道具體的圈上的臥底情況,有的人偶看到自己左右兩邊的人偶的肩膀都被拍過,意識到得讓自己左右兩邊的人偶保持相同的朝向才能給正義的一方加一分,於是在第一輪結束後進行選擇時,這位人偶保持不動,而情況卻是她左右兩邊的人偶左邊轉了,右邊沒轉,這樣就少積了一分,整體的結果是有十位的人偶朝向圈內,壞人角色積十分,兩邊相同轉向的人偶積分有六分。這樣第一輪就是壞人人偶獲勝,人偶們都在第一輪結束後討論起來,臺上臺下的人偶都在各自說著情況。 

 臺上的圈裡人偶紛紛和兩邊的人偶說自己的情況,有九位人偶都是當臥底轉身的,只有一位人偶是臥底卻沒轉身。臺下看全程的人偶觀眾驗算著這個實驗遊戲的核心數學原理,紛紛對黑罩人偶的選臥底的位置表示叫強,這樣錯開的臥底位置帶來的信息差很是會給不是臥底的圈上人偶一種自己不用轉過來就能積分贏的錯覺,有的人偶的確能自己積一分,但整體來看,這樣的正義的一方就積不了超過壞人角色方的分。 

 “我們每個人偶都有自己的個人積分的話,那樣要好點,個人積分的判定就和正義積分一樣好些,而且轉身也得分同時轉和按順序轉,兩種影響的人偶心態不一樣,第二輪可以加入新的補丁。”圈上的一位人偶說著,其餘各人偶也點點頭,於是在第二輪的實驗遊戲裡,人偶們就主要以個人積分總反映出正義積分,人偶黑罩思考著變了策略,她兩兩的挨著安排臥底,甚至包括不轉的兩兩挨著的臥底,是實驗的各人偶心理思路變得複雜起來。 

 第二輪的結果是壞人方積分十四票,正義方積分十票,兩邊的票數有些接近了起來的感覺,然後各自有十位正義方人偶得到積分。人偶們議論紛紛,即使添加了有利正義方的規則,也還是略敗一籌,不過有了個人積分的補償也就讓人偶們有了新的統一的認識,就是自己的站位對於自己看不到的隔壁的隔壁的人偶也會產生影響,這樣整個圈套下來,要只有壞人一方佈置的轉向臥底大於正義方的總人數,加上點微調就能總讓比分勝過正義方。 

 於是第三輪前,圈上的人偶就事先約定最後都轉身,這可讓黑罩人偶有些犯難,自己安排的人偶這下可都不能轉向過來。然後第三輪的結果就是零零散散的臥底人偶沒有轉身,別的人偶都轉身了,壞人角色方積分為十二,而正義方的積分為八,居然還和第一次一樣,這下讓臺下的人偶指出:“不行的,其實正義方贏只有兩種種情況,一是所有人偶都朝外方向,二是人偶都間隔相反排布,這從數學概率上,人偶們不知道具體情況時就是那麼小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