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沫笛 作品

第8-7章 侵入的比色卡

 原因其實是木偶攜帶給繡球花叢而釋放的信息素調控,就是特殊的氣息,能誘發繡球花形成電路的比較邏輯,是附近圖層裡的薔薇叢上的薇兒編織的信息素,這樣的信息素釋放到繡球花叢,幾乎能實現繡球花叢的整體格式化,然後就如同電腦硬件刷新了底層的軟件系統,讓每株繡球花都實現完整的電腦邏輯,而且花瓣本身就當做了像素顯示顏色,繡球花叢又是立體的,很是適合薔薇叢去感知同樣的立體結構,就好比是立體的眼睛去看立體的電腦屏幕,而屏幕上每個像素點都能實現邏輯運算。 

 整個工程過程裡,薇兒們甚至沒出現在繡球花們眼前,只靠信息素就能讓繡球花花瓣去比較顏色而進行邏輯運算,花瓣間色彩傳統著的比較語言就導入硬盤裡的軟件,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到後期對這繡球花叢的電腦的性能測試,運算速度很是快,每叢顏色的繡球花,每株繡球花,就已經有龐大的體量了,而兩片花瓣上的色彩比較運算的介質就是光波,色彩波的基礎運算速度更是比有電阻的一般電子元件快得多得多。就此,薇兒們的項目組只用了幾星期就完成了天體電腦工程,這樣只靠信息素調控繡球花的技術可謂是實用性質的突破。 

 完成了繡球花叢的電腦元件建造後,薇兒梅林看著各項細節指標的進度,就差和薔薇叢的正式發佈會了,薇兒梅林沒想到信息素這麼快,以後這繡球花叢就是能穩定使用的電腦了,薇兒們也可以用來計算更大的天文數字了。 

 “喔,你問我們組做了什麼?簡單說就是給繡球花們發放了看不見的標準比色卡,標準就是按我們的工程計劃來的。”薇兒梅林回答著發佈會開始前的寬葉椴的採訪,似乎薇兒梅林是整個計劃的總策劃一樣,可以說很多計劃過程的內容,而實際上的核心還是薇兒們編織出的繡球花信息素,更細節的內容還沒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