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天魂 作品

第149章 仙界在哪?

 釋義:狄拉克方程(dirac equation)是由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在1928年提出的一個量子力學方程,它是描述自旋1/2粒子(如電子和夸克)的量子行為的。狄拉克方程是第一個將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結合的方程,它解決了經典電磁理論中電子在高速運動時遇到的矛盾,即電子的波函數必須滿足洛倫茲不變性,而經典薛定諤方程下的電子波函數不滿足這一要求。 

 狄拉克方程的具體形式是: 

 [ i\hbar \gamma^\mu \left( \frac{\partial}{\partial x^\mu} - ieA^\mu \right) \psi = m c \psi ] 

 其中: 

 ( i ) 是虛數單位,( \hbar ) 是約化普朗克常數(planck constant divided by 2π)。 

 ( \gamma^\mu ) 是狄拉克矩陣(dirac gamma matrices),它們是4x4的矩陣,滿足反自共軛關係。 

 ( x^\mu ) 是四維時空座標(( x^0 = ct ) 是時間,( x^1, x^2, x^3 ) 是三維空間座標)。 

 ( e ) 是電子電荷,( A^\mu ) 是電磁場的四維矢量勢。 

 ( m ) 是粒子的質量,( c ) 是光速。 

 狄拉克方程的一個重要結果是它預測了電子具有自旋1/2的特性,這是通過狄拉克矩陣的特性得到的。此外,它還預測了正電子的存在,這是通過分析方程的解發現的,後來在實驗中得到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