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天魂 作品

第139章 腳踏實地與好高騖遠

 清明時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這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列十五,表示春季時節的正式結束。清明節的名稱與天氣物候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的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掃墓祭祖:這是清明節最核心的習俗。人們會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雜草,修葺墳墓,獻上鮮花,點燃香燭,擺放供品,如水果、食物等,以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敬意。在一些地方,還會焚燒紙錢,以寄託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 

 踏青郊遊: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清明節期間,人們會走出家門,到郊外去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感受春天的氣息。踏青郊遊不僅能夠放鬆身心,還能增進家人之間的感情。 

 放風箏:放風箏是清明節期間的傳統活動之一。人們會製作各種形狀的風箏,然後到空曠的地方放飛。放風箏不僅能夠鍛鍊身體,還能讓心情得到釋放。在一些地方,人們還會在風箏上寫下自己的願望,希望風箏能夠帶著自己的願望飛得更高更遠。 

 植樹:清明節也是植樹的好時節。人們會在這個時候種植樹木,以增加綠化面積,改善環境。植樹不僅能夠美化家園,還能為後代留下一片綠色的家園。 

 吃青團:青團是清明節期間的傳統食品。它是用糯米粉和艾草汁製成的,口感軟糯香甜。在一些地方,青團還會搭配鹹菜、肉鬆等餡料一起食用。吃青團不僅能夠滿足口腹之慾,還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這些傳統習俗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對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心,也展現了人們對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同時,這些習俗也有助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