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天魂 作品

第96章 重悟清淨經

 《清靜經》的核心思想在於通過內心的修煉,去除雜念和慾望,實現心靈的清淨和平靜。它鼓勵修行者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認識到心的無為即是道的無為,心的清靜即是道的清靜。通過這樣的修行,可以逐漸擺脫外界的干擾和誘惑,保持內心的安寧和穩定。 

 此外,《清靜經》還提到了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應遵循的自然法則和無為的原則。它認為,只有順應自然、不違背道的本性,才能達到真正的清靜和自在。 

 總之,《清靜經》是一部倡導內心修煉、追求精神自由和道德完善的道教經典。通過學習和實踐《清靜經》的教義,修行者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實現與道合一的人生目標。 

 總結起來就 

 兩個字"念頭",掐斷念,不起頭,能得道,生(聲念,源頭)眼(看色)耳(聞)口(味)鼻(臭)舌(貪)身(行)意(欲)業(善惡如是)執(望想癲痴),十個追根溯源,你就深陷其中了。 

 《清靜經》中的“常清靜”指的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內心平靜和純淨狀態。這種狀態不是一時的安靜,而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的心態。在道家哲學中,“常”字意味著恆常不變,“清靜”則是指心靈沒有雜念、慾望和情緒的干擾,是一種與道相合的無為而自然的狀態。 

 具體而言,“常清靜”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