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孽緣 作品

第343章 歷史啊歷史

 他心中渴望能夠擺脫這些束縛,將皇位讓與他人,好專心追求自己對藝術的熱愛。 

 在宮廷的角落裡,宋徽宗常常獨自沉思,眼神中透露出對自由和藝術的嚮往。 

 他時常夢想著能夠放下皇位的重擔,遠離朝堂的喧囂,全身心地投入到書法和繪畫的創作中。他渴望像文人雅士那樣自由自在地揮灑筆墨,用畫筆描繪出內心的世界。 

 然而,現實的責任卻讓他無法輕易脫身。 

 宋徽宗的心中充滿了矛盾和掙扎,他明白皇位的重要性,但對藝術的執著卻讓他無法割捨。在這兩者之間,他始終無法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只能在心中默默嘆息, 

 現在宋徽宗忍著最大的噁心。 

 一本接一本地仔細翻閱著堆積如山的奏章,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一般敲打著宋徽宗那顆早已疲憊不堪的心。 

 他瞪大眼睛,試圖從字裡行間找到一絲希望,但眼前的事實卻讓他感到絕望——大宋的半壁江山已經淪陷! 

 和談的賠款巨大,歲幣高額,太原城還在不停的打仗。 

 自己的三兒子趙濤還在一意孤行要和西線的完顏宗翰對決, 

 而那位監國的太子,畢竟還年輕,未曾經歷過這樣的國難當頭。 

 面對如此棘手的局勢,他顯得有些束手無策。 

 所有的決策、所有的責任,都沉甸甸地壓在了宋徽宗的肩上。 

 他必須挺身而出,為這破碎的山河尋找一條出路。 然而,這條路又在何方呢?宋徽宗眉頭緊鎖,心中充滿了迷茫和無助。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縮,不能放棄 

 。因為他揹負著整個大宋子民的期望,因為他是一國之君。 

 別人能躲,他躲不了,雖然他很想躲。 

 很想躲。 

 宋徽宗就在這樣的矛盾中。 

 看完所有的奏章, 

 當看到李剛的奏章的時候, 

 宋徽宗好像看到了一些慰藉和希望, 

 李剛建議自己當太上皇。 

 傳位給太子趙桓。 

 現在和談結束, 

 宋朝開始重建,正式鍛鍊太子的時候, 

 李剛還說道:“如今這太子!年紀輕輕卻如此聰慧過人,將來必成大器啊!” 

 他的語氣充滿了感慨和讚賞。 

 奏章中,好多大臣或多或少也對太子監國的表現表示贊同, 

 他們還說太子天賦異稟、才華出眾,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所在。 

 然而,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裡,太子能否承受住重重考驗,成為一代明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