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孽緣 作品

第323章 趙濤二字深入人心

 同時不同空的另一個地方。 

 完顏宗翰已經撤兵, 

 雖然汴梁城內,並沒有把所有的和談條件準備好, 

 但是完顏宗翰知道城中的這些軟骨頭,再得知自己真正成了孤軍深入的後,趙濤切斷自己後路,還不敢放手一搏。 

 完顏宗翰就知道, 

 宋朝唯一個硬骨頭就是這個三皇子了。 

 宋朝已經成了一條斷了脊樑的狗。 

 以後自己想怎麼拿捏都行。 

 不怕他們出爾反爾。 

 追擊宋徽宗的一萬女真騎兵也已經不再追擊了, 

 突然消失了。 

 不知所蹤。 

 汴梁城內,一片蕭條。街頭巷尾,人們面色凝重,怨聲載道。 

 士兵們疲憊不堪,百姓們流離失所,曾經繁華的都城如今瀰漫著悲傷和絕望的氣息。 

 朝堂之上,沒有絲毫完顏宗翰撤兵的喜悅。 

 大臣們眉頭緊鎖,皇帝的臉色也陰沉得嚇人。 

 他們深知,這場戰爭帶來的不僅僅是好多城池的失陷,現在雖然被趙濤收服,但是傷亡和損失,真的是天文數字。 

 那些死去親人,對於還活著的人,是無盡的痛苦。 

 此時的汴梁城已被戰火摧殘得面目全非。 

 而戰後重建對於此時的大臣們也充滿了迷茫。 

 城中的喧囂與朝堂的沉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百姓們渴望安寧,而朝堂上的決策者們卻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他們意識到,戰爭的陰影並未離去,國家的命運仍懸而未決。 

 在這樣的氣氛中,這些大臣,包括監國太子趙桓。 

 都不由自主的想起。 

 在趙濤監國之時,他曾經堅定地表達了 

 對與女真結盟並消滅遼國這一決議的反對意見。當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決心,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全朝上下沒有一個人贊同。 

 如果當時能夠聽從趙濤的建議,或許會是另一番景象。 

 遼金雙方可能會罷兵言和,避免更多的流血和戰爭。 

 趙濤的智慧和洞察力似乎能夠看到長遠的利益,而不僅僅是眼前的軍事勝利。 

 然而,車輪滾滾向前,決議最終未能改變。 

 後悔藥不會有。 

 或許,只能在事後諸葛亮,在想象中描繪那個可能的和平局面,感慨著若是當初聽三皇子趙濤的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