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孽緣 作品

第51章 醉仙樓的六糧液

 各個勢力,都根據自己不同利益受的影響,而針對趙濤展開了調查。 

 反饋回來的信息,讓這群大佬們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靜觀其變。 

 至於剛正不阿的李綱,忠君愛國的宗澤,為國為民的司馬光,一心想證明自己的王安石, 

 對趙濤所作所為一頭霧水。 

 趙濤折騰禁軍將領,空閒舉人,武瑞 大營,他們也是一笑了之,或者搖搖頭。 

 王安石賦閒在家,想東山再起比較難, 

 因為其變法觸動了好多利益團體,而且弄的民不聊生。 

 新政策和實際不符加上應承局花崗石的剝削,百姓破產很多,最後成為災民。 

 史書上有記載。 

 王安石已經接近眾叛親離。 

 至於趙濤,一心就想著把國運提高,來達到自己躺平的生活。 

 國運的提升,迫在眉睫的是軍隊改革,增強戰鬥力, 

 其次就是民生。 

 還好,趙濤不遠千里把蘇軾找來。 

 趙濤府上。 

 “蘇先生,術業有專攻,你看看這本書,怎麼樣?其中的政策,你覺的在我們當前的形勢,是否能推行。” 

 說完,趙濤把系統獎勵的《攤丁入畝》給了蘇軾。 

 蘇軾接過來,迫不及待的打開第一頁:“攤丁入畝,地丁合一。” 

 顧名思義。 

 自古以來,國家的稅收按人頭算, 

 現在把人頭併入田地裡,就是有田的人,根據田的畝數增加,沒有田地的,就可以少稅,甚至無稅。 

 這是無產階級的一種福利。 

 也是消除貧富差距的政策。 

 這是對地主兼併土地的壓制。 

 蘇軾看到這個眼睛一亮, 

 知道這個政策是根據現在百姓和地主情況而定的, 

 但是,蘇軾知道每一個新政,都必須得到驗證,才能知道是好是壞。 

 就像王安石一樣,出發點是好的。 

 但是不符合國情, 

 從而導致國家,百姓財產的流失。 

 國家沒變好,反而變壞。 

 趙濤看著蘇軾在研究。 

 就由他去吧。 

 自己如果事事親為, 

 不活活累死才怪。 

 國家的運轉要靠人來維持。 

 如果自己用憤青的思維。 

 一監國,什麼不考慮, 

 自己根據後世知道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