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阿三 作品

第182章 李品仙其人

 抗戰時期出任11集團軍司令,在黃紹竑出走,廖磊病死後,他在桂系中的排名僅在李宗仁、白崇禧之後。 

 李品仙治軍比較有方,尤其是抗戰時期的188及189模範師,即為他一手培植。 

 李品仙曾任第十戰區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去臺灣後任鄰長(即街道主任),1987年去世,享年98歲。 

 作為一位戰區司令,他在指揮與日作戰中還是功不可沒。 

 據史料稱,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揭開了中國全面抗戰的序幕。桂系軍隊奉命開赴抗日前線,李品仙加上將銜被任命為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七、三十一、四十八軍三個軍。 

 9月中旬,第四十八軍由軍長韋雲淞率領向淞滬戰場開拔,參加上海保衛戰。 

 10月初,李品仙在桂林檢閱第七、三十一軍,作好開赴抗日前線的準備。11月升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仍兼第11集團軍總司令,協助李宗仁、白崇禧進行徐州會戰的戰略部署。 

 1938年3~4月間,李品仙令第31軍在津浦路南段打擊日寇,將津浦路南段截成數段,圍殲孤立之敵。日寇在北進中已先後損失2000餘兵力、戰車百餘輛。 

 由於李品仙在津浦路南段正面戰場,以防禦戰拖住了北上之日寇,延緩了日寇南北對進會攻徐州的計劃,從而為李宗仁集中第五戰區主力在魯南臺兒莊地區圍殲日寇創造了有利條件,取得了殲滅日本華北方面精銳部隊礬谷、板垣主力一萬餘人的大捷。 

 1938年6月下旬,李品仙被任命為武漢防衛軍第四兵團司令,下轄6個軍14個師1個旅,擔負大別山及其以南地區的防守任務。 

 他上任後,即親率一班衛兵,不顧敵機轟炸,前往黃梅前線視察,途中其座車遭日機轟炸,幸虧他提前一步下車躲避而倖免於難。 

 1939年4月,日軍集中四個師團一個騎兵旅團發起隨棗會戰。李品仙協助李宗仁參加戰役的具體指揮,親自率左集團三個軍防守桐柏山、大洪山一帶。 

 5月7日,日軍陷棗陽,接著又分兵攻新野、唐河、南陽,第五戰區乘日軍後方補給中斷,全力反攻,殲敵3萬餘人,迫使日軍撤退。 

 李品仙在這次戰役中,指揮防守桐柏山、大洪山的部隊,從南北兩面切斷了敵人的後方聯絡線。 

 戰後,國民黨中央統帥部為表彰李品仙在隨棗戰役中的功績,特頒授干城勳章一枚,以示獎勵。 

 這個人雖然在抗戰中抗擊日寇有功,可也殘殺過共產黨,並且是一個臭名昭著的死硬反共分子。 

 1927年6月27日,汪精衛向武漢衛戍司令部秘密下達“清共”的命令,李品仙奉命立即指揮軍警人員分別出動搜捕共產黨員,查封中國共產黨機關,解散漢口總工會及農會,收繳湖北總工會糾察隊的武器,並將前蘇聯顧問集中看管準備遣送出境。 

 李品仙縱容部下在武漢大批屠殺共產黨和工農群眾,製造白色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