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步霆 作品

第205章 拯救計劃

 除此之外,其他具備登月能力的國家,其月球城市也都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 

 據專家估計,月球正面的平均環境容納量大約為每平方公里20人,而且由於地形等原因,有很多地方根本無法建造穹頂。就算能夠建造,開發成本也將是巨大的。即使在穹頂之內,各方面的開發都達到了極致,也只能容納每平方公里 1960人。 

 預估顯示,整個月球正面全面開發,最多也只能容納不到4億人。然而,以目前的開發速度,要想讓月球正面容納3億多人在此生活,至少需要30年的時間。 

 因此,為了躲避地球可能面臨的災難,火星無疑是一個更為理想的選擇! 

 實際上,秦瀾早在24年前,就已經展現出了極具前瞻性的眼光,開始著手開發火星,並與儒薩、艾邁利、熱門尼、前東昇等國家的科研團隊攜手合作,共同對火星進行改造。 

 火星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並非是稀薄的大氣,因為製造大氣並非難事,真正的難題在於星球磁場已經消失。因此,人類需要一個超級巨大的“心臟起搏器”,來激活火星的核心。 

 於是,科學家們在火星北極架設了一個口徑達15米的大型鐳射炮,以湮滅電池供電,全功率開啟,持續不斷地對火星地面進行轟炸,歷經千辛萬苦,最終成功打通了一條從火星北極到火星核心的通道。 

 緊接著,他們開始向火星的核心安裝“心臟起搏器”,也就是反物質炸彈和“鋼珠”。此外,他們還從外太空捕捉了巨量的隕石,經過物質壓縮後,將其填入火星的核心。 

 最後,所有工作人員撤退到環繞火星運行的幾個大型空間站後,便毅然決然地引爆了總威力達到火星引力結合能1%的反物質炸彈和“鋼珠”! 

 在那驚心動魄的瞬間,整個火星彷彿被喚醒了一般,一場里氏級別高達14級以上的超級地震席捲了整個火星。從繞火空間站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火星的地面開裂,形成了一道又一道的岩漿裂縫,彷彿是火星的傷痕。 

 在北極開洞的地方,噴湧出一道高達上千公里的“火柱”!整個火星的溫度急劇升高,兩極的冰川迅速融化,大量的水蒸汽和地下氣體進入大氣層,使得火星的大氣層濃度增加了60多倍,彷彿為火星披上了一層厚厚的保護罩。 

 整個火星在這猛烈的爆炸中已經輕微分裂,但又由於引力的作用重新結合到了一起。這已經是人類當時能夠製造的能量的千分之一了,其威力之大,令人歎為觀止。 

 據科學計算,火星的核心將在未來幾年內重組並逐漸穩定,最終形成一個溫度在4000-5500攝氏度之間的鐵質核心。為了防止它冷卻,人類每隔一段時間,都必須給它添加“燃料”,就像是給火星注入生命的活力一般。 

 核心復活之後,會在火星表面形成一個比地球磁場稍弱一些的磁場。以此來保護火星,使其免受太陽風暴的威脅,就像是為火星穿上了一層堅固的護盾。 

 如今,15年過去了,火星表面早已趨於穩定,地平面的大氣壓力為地球的68%。秦瀾已經在此開發了1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並開始致力於種植,增加氧氣含量。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儘快完成火星移民計劃,讓人類在火星上建立新的家園。 

 在過去的24年裡,為了增加復活後火星海洋的面積,科研團隊不辭辛勞地到宇宙空間內捕獲了大量的隕冰甚至是彗星,將它們投入火星的懷抱。 

 如今的火星,已經不再是那個乾燥、荒蕪的紅色星球。經過多年的努力,火星表面的海洋麵積已經佔據了其總面積的56%,使得整個星球宛如一顆紅藍綠相間的璀璨明珠,散發著迷人的光芒。 

 火星的平均溫度也逐漸穩定在-6.3c左右。在熱帶地區,更是形成了相對宜人的氣候條件,這無疑為未來的移民們提供了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 

 然而,對於早期的移民者來說,他們仍需暫時居住在火星上所建立的穹頂之內。因為目前,火星上的氧氣含量還遠遠不足以支持人類在戶外自由呼吸。 

 他們必須耐心等待那些被投放到火星海洋中的藻類植物,以及科研團隊精心培育的特殊植物,產出足夠多的氧氣之後,才能踏出穹頂,開始在外面建設新的家園和城市。 

 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個漫長且充滿挑戰的過程。但人類對於未來的希望與憧憬從未磨滅過。只要一切進展順利,火星終將被成功改造成為一顆能夠容納25億人自由生活的美好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