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說話的藝術

 找了個人稍微多一點的地方,放下豆漿,開始擺攤。 

 這算是有名的吃食,酒樓的豆漿已經漲價,很多人不願意多花錢,恰好來了個便宜的,乾脆嘗一嘗,沒有豆腐豆花,就也沒擺桌子,客人端起碗喝完就走。 

 一些之前喝過老三家豆漿的人,都覺得這味道太淡,還是更願意去吃貴一些的。 

 有些人沒吃過老三家的豆漿,也不願意去花那麼多錢嘗試,就在這便宜的小攤喝上一口,跟別人談天說地的時候也能提上一嘴,自己吃過當下時興的吃食。 

 因為鎮上賣豆漿的只有兩家,有不少客人都會問兩家是不是有什麼關係。 

 牛老大想著都分了家,不能算是一家人了,但是老大媳婦反應過味,“我們就是一家人,都是牛家村的,”指了指身旁彎腰盛豆漿的自家漢子,“這是給酒樓供貨那人的哥哥。” 

 之前沒喝過的路人自然覺得是一樣的東西,不過是酒樓賣得貴,小攤上賣得便宜。 

 跟風來喝的人不算少,老大媳婦收錢收得眉開眼笑,自從嫁給牛老大手裡很久沒有摸過這麼多錢了。 

 牛老大對於媳婦好生佩服,用一句話能讓生意好起來,賺得比昨天多多了,拿回去娘肯定開心。 

 劉掌櫃聽到食客說東街那邊多了一家賣豆漿的,心下了然應該就是妮兒口說得大伯二伯,有些好奇,便過去看了看,花錢買了一碗,味道跟水幾乎沒有區別,完全不能跟酒樓賣得比,不足為懼。 

 老太太依然沒有放棄,等到天大亮,又在家裡搗鼓起豆腐,孩子們有了昨天的經驗,根本不想在家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