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犯了眾怒

 但他終究是小瞧了朱棣花錢的本事,在得知此次通商的收益後,朱棣立即開始了他的碎鈔之路。 

 擴建織造局、瓷窯,加強對茶葉的管控,除了大量的花銷之外,進一步壓縮了富紳的來錢路。 

 群臣激烈反對,但反對無效。 

 一波錢撒出去後,朱棣接著武裝軍隊,給軍隊加裝兩千門大炮、三萬套盔甲,同時,撥了個三十五萬士兵,半年軍餉的款項,為北伐做準備。 

 連續兩條政策,嚴重威脅到了文臣的利益,群臣自然百般反對,但他們的反對,並未影響朱棣的決心,他們也沒能力阻止。 

 接著,朱棣下令疏通運河,欲要將南北全面貫通。 

 這下,夏原吉也坐不住了,不是通運河不好,而是太燒錢了,這幾項政策下來,下西洋賺的錢非但一個子兒攢不住,反而還得倒貼。 

 這時代沒有挖掘機、運輸車,全靠人力一點點挖,其費錢程度可想而知。 

 “皇上三思啊!”夏原吉苦著臉道,“國庫錢財,根本經不起這麼花,飯一口口吃,事一件件做,等以後國庫富裕了,再逐步實施才是上策啊!” 

 “少廢話,朕做的哪件事,不是利國利民?”朱棣怒道,“這也沒錢,那也沒錢,大明的賦稅,貿易的收益都去哪兒了。” 

 去哪你心裡沒數嗎,前兩條就花的差不多了……夏原吉苦著臉道,“皇上,真沒錢了啊!” 

 “朕不信!” 

 夏原吉:“……” 

 不待群臣激烈反對,朱棣又下了頒佈了一條政策。 

 ——建都北平!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一再忍讓的文臣,甚至部分武將都坐不住了,文臣當即開撕,彈劾朱棣背棄宗廟,棄國棄家…… 

 朝堂亂成了一窩粥,大多數官員憤慨激昂,就差指著朱棣鼻子罵了。 

 他們敢這樣罵,因為他們有底氣,太祖皇帝,在金陵開國建都,遷都就代表著否定太祖皇帝。 

 而且,太祖皇帝就埋在金陵,開國之君埋南邊兒,後繼之君埋北邊兒,這樣大不孝的行為,不罵你罵誰? 

 當然,眾臣子反對的真正原因,是他們的根兒在南方,不願意背井離鄉的去北平。 

 去了北方就無法利用官員身份,為家族謀福利,無法圈錢了; 

 再者,江南氣候宜人,北平乃苦寒之地,時不時還有沙塵暴,鬼才樂意去。 

 僵持許久,最終朱棣玩不起,打死了兩個罵的兇的言官,草草散朝。 

 …… 

 御書房。 

 李青、道衍,與朱棣相對而坐,太監退下後,朱棣將遷都的想法簡單說了一下。 

 “中原自古禍患,皆來自北方,獨守江南實乃下下之策,且易滋生腐敗。”朱棣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若將京師重地遷至北方,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會死命相守,可保長治久安。” 

 “皇上英明。”二人拱手。 

 “朕不是聽你倆拍馬屁的。”朱棣道,“朕是讓你們想想辦法,如何擺平群臣。” 

 兩人對視一眼,皆無言以對,這次是動了群臣的根兒,根本不是簡單用計謀就能行得通,況且,那些人也不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