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舟子曰 作品

第一章,天地分汪洋居中(一)

汪洋之上似乎已經承平許久,哪怕在海域之內島嶼之間仍是大小摩擦不斷,可是卻從未再有過顛覆整座汪洋的戰事席捲。

在這其中,光明島自然是那個做出了最大努力和讓步的居中角色,而其他逐漸繁華興盛的島嶼也樂得將汪洋和海域打造太平榮華,為的自然是更為鼎沸的商貿和往來,無論是擴充權勢還是積攢財富,只有在風平浪靜中謀求才可不容有失。

在汪洋之上所有島嶼的史書中,所記載的最後一場囊括整座汪洋的戰爭,應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了。

那時光明島開創的第一座王朝現世已過了三百餘年,眼看著光明島上的百姓在統一中安居樂業,於是汪洋之上許多島嶼也開始學會了建立政權把控權勢,漸漸地,王朝皇權在汪洋上鋪展開來,那些積攢足夠資源和底氣的島嶼便成為了繼光明島之後的有主島嶼。

八大海域的海圖範圍也在慢慢繪就,雖然為了爭搶那些無主島嶼和尚在探索中的偏遠地界,各大島嶼在光明島居中調度下仍是爭吵不斷大打出手,可是大致的汪洋版圖還是有了雛形。

後來八大海域的疆域得到初步劃定,各大島嶼坐鎮所屬地界,可是隨著勢力的膨脹與時間的推移,以奇星島和金藤島為首的一些大島嶼不願再屈居於光明島權勢之下,於是統合了三十六座島嶼共同向光明島發難,只為了逼迫那時的光明皇帝讓出光明島的權柄,也要藉此重新劃分疆域地界。

也是在那場蔓延八大海域的戰事中,世間第一次親眼看見了光明皇帝的無上力量,竟是以一己之力抵抗住了數十位島嶼之主的聯手對敵。

最終光明島聯合其他十餘座島嶼將那些掀起戰事的島嶼之主逼著坐在桌前,商議定下了各大海域之間的秩序規則,光明令和光明大會也是在那時成為了各大島嶼之主的共識。自那以後,再沒有橫跨海域和蔓延整座汪洋的戰事發生過。

後來八百年前的光明大會確立下如今的一百零八島嶼格局,整座汪洋終究還是在互相的掣肘和往來中慢慢穩固太平,雖然野心勃勃的一代代掌權者們仍舊還是不遺餘力地挑起戰事,但終究不敢將戰火蔓延整座汪洋,畢竟那意味著和其餘所有島嶼為敵,更是觸犯了光明島為整座汪洋所制定的根本秩序。

許多依靠著光明島而繁榮昌盛的島嶼,已經許多年再沒有經歷過戰爭了,百姓們安居樂業自給自便足夠安穩太平,哪怕是茶餘飯後聽聞了跨越重洋傳入耳中的傾覆戰事,也難以勾連起太平盛世中百姓們的設身處地,至多便是慨嘆幾句,再無其它,畢竟身外之事太過遙遙,直抵人心的心緒也如被風吹動的湖面,只是泛起幾層微弱漣漪而已。

光明島時隔兩百餘年再次召開光明大會,無論是光明島上的百姓還是玉乾海域中其餘島嶼的人們都感覺與有榮焉,只是遠遠瞧見了來自各大海域的船隻浩浩蕩蕩地自海岸邊飄搖而過,人們便歡呼雀躍,高聲誦唸著光明皇帝的威嚴和恩德,只覺得能夠親眼看見如此盛會的片縷痕跡,就已是此生最大的足矣。

玉乾海域的疆域足夠遼闊,島嶼之間也離得不算近,所以駐守光明島外海面的艦隊其實面臨的護持壓力並不算大,總不會有不長眼更失了心智的狂徒膽敢在此時各大島嶼之主齊聚的光明島興風作浪。所以光明島上的軍隊和皇城的禁軍所要緊肩負的,其實還是提防那些心懷叵測的人靠近召開光明大會的港口,既是為了護住此時齊聚那裡的所有光明島廟堂中樞大臣的安危,更是要彰顯光明島的軍力之強盛。

光明島江湖院在這場大會中所要肩負的職責雖然終究不會暴露在陽光下,卻算得上舉足輕重的那最緊要的一環,畢竟隨著越來越多的江湖武道之人登上天坤榜,曾經各大島嶼之主足夠自傲的武道修為已經顯得有些不再穩妥,更不可能和那千萬年來都高居山巔的光明皇帝一般始終有恃無恐。

所以身為汪洋之上裁決監察江湖武林諸事的江湖院,在光明大會如此盛會中如何調度看管好那些慕名而來的武道高手,就成了足夠讓江湖院執事頭疼至極的棘手之事。

光明島江湖院身上的職責算不得輕鬆,畢竟只是著眼於光明島上的江湖事還遠遠不夠,江湖院的各大都使和執事都散在八大海域之中,監察各大海域和島嶼的江湖武林之事,所以為了應對此次盛大的光明大會,江湖院反而顯得人手稍有不足。